第 23章 清风不恋举子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川都画下来 —— 画长江的波涛,画泰山的云海,画江南的杏花雨!只是家母说,商贾之家的子弟,也该学点文墨,不然出去会被士绅们笑话‘满身铜臭’。”

    “那你更该去考场上看看,” 我拿起他那篇只写了开头的策论,指尖拂过纸上淡淡的墨痕,“就当去画考场的红墙绿瓦,画考生们的百态,也算没白来这一趟备考的日子。”

    苏文砚歪着头想了想,突然拍手叫好,眼底的犹豫一扫而空:“好主意!我就去看看考场长啥样,顺便给你画张‘加油图’!” 他拿起狼毫,在宣纸上飞快地勾勒起来,不多时,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鹤便跃然纸上,鹤喙叼着一张写有 “晏兄必中” 的红笺,笔锋虽略显稚嫩,却透着股鲜活的真诚。

    夕阳透过窗棂,把两个少年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满是墨香的书卷上。

    我看着苏文砚专注画画的侧脸,心里忽然涌起一阵羡慕 —— 他可以不被科举束缚,不必把 “改变命运” 的重担扛在肩上,能随心所欲地追逐自己喜欢的事,像风中自由的鸟,不必只盯着 “功名” 这一棵树。

    可我不能像他一样。

    我想起娘冻裂的手指,想起柴房里那缸见底的糙米,想起聚福楼里被热油烫伤的手臂,想起书局掌柜塞给我的铜钱…… 科举于他是可有可无的 “体验”,于我却是唯一能走出瓦子巷、让娘过上好日子的路。

    这条路上,没有退路,也没有别的选择。

    离考期只剩三日时,苏文砚果然没再温书,却提着个木匣子来了书院,给每位同窗都送了张祝福的小像。

    我的那张画里,少年捧着书卷站在老槐树下,头顶飞着一只写满 “高中” 二字的纸鸢,纸鸢的线还缠在他画的一只手上 —— 那是他特意加上的,说 “这样就能把好运系在你身上”。他拍着我的肩膀:“怀之,我在书院门口等你们凯旋!到时候我请你们去吃聚福楼的桂花糕,要最甜的那种!”

    看着他蹦跳着跑远的背影,月白长衫在风里扬起,像只轻快的白鸟,我握紧了手里的画。

    能在书斋里遇见这样鲜活通透的灵魂,见证彼此不同的选择,或许才是这考前岁月里最珍贵的收获。

    只是这份羡慕,我只能悄悄藏在心底,—— 他有他的山水画卷,我有我的科举之路,我们都在各自的路上,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考期只剩三日时,我特地绕路去了书局和聚福楼辞行。

    书局掌柜见我来,放下手里的账册,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这是要专心备考,不打算来抄书了?” 我点头说明来意,他当即从抽屉里取出三串用红绳系着的铜钱,硬塞进我手里:“这些你拿着当路费和笔墨钱,书坊的活计我给你留着,等你考完回来接着做。”

    我推辞不过,他又从货架上取下两卷上好的净皮宣纸:“考场用新纸顺手,别省着,写得清楚才能让阅卷官看明白。”

    聚福楼的掌柜更是热情,一见到我就拉着我往后厨走:“我让大师傅给你炸些油饼,路上抗饿!再给你装些蜜饯,复习累了能润润口。”

    跑堂的阿力也凑过来,往我兜里塞了个鼓鼓的红布包:“这是我们伙计们凑的,不多,图个吉利。”

    我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枚亮晶晶的铜钱,还有一颗用红线缠得紧紧的莲子,阿力挠着头笑:“听老人们说,莲子象征‘连中三元’,你带着肯定能中!”

    掌柜拍着我的肩膀,力道大得让我有些发疼,语气却满是真诚:“安心去考,别惦记酒楼的杂活。等你中了秀才,我给你摆庆功宴,让全城都知道我们聚福楼出了个才子!”

    这些日子为了专心备考,抄书的活计早就停了,酒楼的跑腿也请了长假,本还担心考完后生计无着,却没想到大家这般体恤。捧着沉甸甸的铜钱和满是心意的礼物,心里暖烘烘的,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手里的画、怀里的铜钱和宣纸,都带着温暖的重量。

    我抬头望向天边,晚霞绚烂,像极了苏文砚画里的色彩。

    这场科举,我必须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