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苦一苦母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隔天。

    4月27日,星期天。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北影厂生活区略显杂乱的建筑群上。

    王盛和陈良并肩走在去往办公室的路上。

    “盛子,你说,昨晚上,全京城得有多少人盯着文艺频道等咱们那广告?”陈良搓着手,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好奇:“我跟你讲,我昨晚可没闲着!”

    王盛瞥了他一眼,预感这家伙没干啥好事:“你干嘛去了?”

    “我?我做市场调查啊!”陈良一脸“快夸我”的表情,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我估摸着快到点的时候,就偷偷摸摸在咱们厂生活区那几栋楼底下转悠。

    好家伙,你猜怎么着?我扒了好几家人窗户角听动静——当然,没让人看见啊!”

    王盛一听,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哭笑不得:“你他妈……陈良,你真是个人才!扒窗户?万一瞅见点不该看的,你不怕长针眼?再让人当流氓抓起来!”

    “嗨!我心里有数,就听个声儿!”陈良浑不在意地摆摆手,随即又兴奋起来:“真的,盛子,不开玩笑!就咱们厂里,我听着声儿估摸着,十家里头,起码有七八家电视里放的都是文艺频道那个动静!要么是电影的台词,要么就是广告完了之后的雪花音!这收视率,杠杠的啊!你说,全京城得有多少万户?这得多少人看见了?”

    王盛心里其实也盘算过,《京城晚报》的辐射力加上人们口口相传的好奇心,昨晚的广告收看人数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但他比陈良想得更深一层,看到的人多,不代表都是目标客户。

    震撼、讨论、甚至骂一句“神经病”都是正常的,关键是有多少人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

    “看到的人肯定不少。”王盛点点头,语气保持冷静:“但这只是第一步。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东西,而且这东西很贵、很高端。接下来,还是得看有多少人真愿意为这个‘高端’掏钱了。走吧,今天事儿还多着呢。”

    两人来到办公室,其他人已经到了。

    王盛简单开了个晨会。

    “报纸的效果出来了,昨晚的广告收看人数估计很可观。但这只是开始,电话咨询量可能会暴增,陈玉,你辛苦点,接电话严格按照话术来,重点记录下有意向、能接受价格的潜在客户信息,其他的不用多纠缠。”

    “第一单5月5号就要上马了,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良子,你带着大家继续练流程、配合、应急方案,都得滚瓜烂熟。”

    “我一会儿出去一趟,去跟客户找的婚庆公司对接一下拍摄流程。”

    ……

    安排妥当,王盛便独自出发了,前往与陈女士约好的见面地点——京城老字号的婚庆公司“紫房子”。

    紫房子创立于1934年,是国营背景的婚庆公司。

    公司名之所以叫紫房子,是创始人郁炽昌先生借用诗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得来的。

    寓意事业希望和生机,寄托新婚欢乐喜庆的气氛。

    曾为孔子第77代嫡举办婚礼,并承办了北平市第一、二、三届集团婚礼。

    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因为公私合营的缘故,被并入王府井京城照相馆,紫房子品牌淡出公众视野。

    1990年,在民政部和京城纺织工业总公司的支持下,“紫房子”重新开业,成为建国后“全国婚庆第一家”,恢复了老字号品牌,经营范围几乎涵盖整条婚庆服务链,各个档次的婚庆业务都能承办。作为京城婚庆行业的老大哥,深受本地人信任。

    ……

    紫房子位于东城区,用紫色装潢的门面别致醒目,内部装修在这个年代算得上气派。

    陈女士已经到了,正和一位穿着西装、看起来像是经理的中年男子交谈。

    见到王盛,陈女士热情地迎上来道:“王总,你们来了。这位是紫房子的业务经理,赵经理。”

    “赵经理,您好。”

    王盛上前握手,不卑不亢。

    赵经理打量着王盛,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想到搞出“天价婚庆电影”的负责人如此年轻。

    但他很快掩饰过去,笑容满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