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章: 开启神之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冰川之上的寒风,如同远古巨兽残留的吐息,在无垠的冰原上呼啸着,卷起亿万颗细小的冰晶,在西藏纯净得近乎残酷的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眩晕的、钻石星尘般的光芒。这光芒冰冷而锐利,刺入眼帘,仿佛在提醒他们,尽管刚刚经历了超自然的启示,他们依然站在物质世界的极限边缘。

    叶舟和他的团队站在那已然重新封闭、恢复成一片浑然天成的蓝色冰壁的“入口”前,沉默如同脚下亘古的冻土。每个人的脸上,原有的兴奋与好奇已被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情感所取代——那是一种混合了对宇宙级真相的敬畏、对文明存续的责任感,以及一种近乎宿命感的决心。他们带回的知识,其重量几乎要压垮他们的精神脊椎——网络并非地球独有,甚至并非某个上古文明所创,它乃是某个贯穿宇宙的、难以名状的宏大存在的一个局部显化,一个用于引导意识进出的宇宙级工具。

    “第七迭代……”叶舟的声音低沉,几乎被风声吞没,他重复着这个在测试大厅中植入他们意识的关键词,仿佛要通过言语的重复,让这个超越想象的概念在现实的土壤中扎根,“我们不是第一个试图攀爬意识之峰的文明,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句话出口的瞬间,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同时,一种奇特的、属于整体一部分的联结感也随之而生。

    艾莉丝蹲在地上,专注地检查着便携式能量探测器和频谱分析仪,屏幕的冷光映照着她紧锁的眉头。“能量读数在剧烈变化,叶舟,”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技术人员的严谨,却也掩不住底层的震撼,“入口处的共振频率正在自动调整,模式非常复杂……它似乎在对我们,或者说,对我们刚刚被‘授予’的新理解层次,作出实时反应。”

    皮拉尔侦探双手插在防寒服口袋里,身姿挺拔如旧,但眼神深处那惯有的锐利审视,此刻掺杂了更沉重的思虑。他凝视着那片光滑的蓝色冰壁,仿佛要穿透它,看到背后那部沉甸甸的宇宙编年史。“如果那些壁画展示的是真实不虚的历史,”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冷静,“那么每次迭代的结束,似乎都伴随着某种……强制性的‘重置’机制。我们如何能确保,我们人类文明,这所谓的‘第七迭代’,不会重蹈前六次的覆辙?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能例外?” 这是一个执法者在面对超越律法的宏大力量时,最本能的质疑。

    安娜·瓦西里娃教授调出刚刚在隧道大厅里记录下的庞大数据流,指尖在终端屏幕上快速滑动,对比着历史模式。“看这个能量波动模式——”她将一组曲线图放大展示给众人,“——与我们之前破译的、来自前几次迭代末期留下的‘预警信号’档案,存在高度相似的结构性特征。虽然强度尚弱,但趋势……不容乐观。我们现在的全球能量网络状态,正在接近某些临界阈值。”

    多吉老人一直安静地站在稍远些的地方,手中的转经筒以一种恒定的、安抚人心的节奏缓缓转动,仿佛在为他所见所闻的这一切惊世骇俗之事,提供一个来自人间信仰的锚点。他浑浊却深邃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团队成员,缓缓开口,声音如同被风雪打磨了千年的岩石:“古老的颂歌里唱道,当世界的天平开始倾斜,命运之轮需要新的力量推动时,‘神圣之门’便会为内心纯净、肩负使命的‘被选中者’开启。也许……你们跨越万里来到这里,理解那些无人能懂的符号,通过那非人的测试,并非偶然。也许,你们就是这片土地,这个时代,所等待的人。” 他的话语没有科学的严谨,却带着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为冰冷的科技探索注入了一丝温暖的宿命感。

    无需多言,团队的意志已然统一。必须再次尝试与这“冰之门”建立连接。但这一次,他们摒弃了最初依赖的外部机械设备。他们从刚才的“测试”中领悟到,真正的钥匙,在于他们自身,在于他们整合后的意识与理解。

    在叶舟的引导下,团队围绕着一块平坦的冰面形成一个紧密的圆圈,彼此手掌相贴,闭上双眼,开始进行深度的共振冥想。这是一个奇特的景象——在现代科技装备的环绕下,一群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用着最古老的精神实践方式,试图与一个可能来自宇宙起源时代的造物沟通。

    过程起初缓慢而艰难。高原的寒风如同冰冷的刀片,试图切割开他们的专注;稀薄的空气让大脑阵阵眩晕,维持深度的精神集中异常辛苦。叶舟低声引导着,提醒大家回忆在大厅中感受到的能量流动模式,回忆那些直接注入意识的和谐频率,回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测试时的统一意志。

    渐渐地,一种微妙的变化开始发生。最初是皮肤接触处传来的微弱暖意,仿佛他们的生物电场正在彼此交融。接着,一种低沉的、几乎不可闻的嗡鸣声开始从冰层深处传来,并非通过空气震动,而是直接作用于他们的骨骼与神经。

    “它在响应,”叶舟的声音如同梦呓,眼睛依然紧闭,但脸上浮现出感知到某种巨大存在的专注神情,“但不是对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是对我们‘集体’所达成的理解层次,对我们整合后的意识场产生共鸣。”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他们脚下及周围那片原本沉寂的蓝色冰面,内部那些神秘的几何符号,开始由内而外地亮起。光芒从最初微弱的、星火般的蓝色幽光,逐渐增强,颜色也奇妙地转变为一种温暖、辉煌、如同液态黄金般的金色光芒!符号不再是静态的雕刻,而是如同有生命的血管,在金光的脉络中缓缓搏动、流转。

    突然,一阵低沉而雄浑的嗡鸣声变得清晰可闻,仿佛整个冰川都在与之共振。紧接着,在团队面前,那片坚不可摧的蓝色冰壁,开始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它不是暴力地破碎或融化,而是以一种极其精确、充满数学美感的几何模式,如同最精密的机械装置被激活,层层向内收缩、折叠、滑开。冰块移动时发出清脆而悦耳的晶体摩擦声,仿佛在演奏一曲冰与光的交响乐。当最后一块棱角分明的巨大冰晶悄无声息地滑入侧方的预留凹槽时,一个向下延伸的、宽阔的阶梯显露出来。

    这阶梯并非由冰或岩石构成,而是某种散发着柔和内部光芒的银色金属,质地异常光滑,流线型的造型仿佛是由流动的液态金属瞬间凝固而成,却又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摩擦力。阶梯向下延伸,没入一片温暖的白光之中,看不到尽头。

    团队成员缓缓从冥想状态中苏醒,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中充满了震撼,但更多的是一种经过洗礼后的坚定。无需言语,由叶舟领头,他们依次踏上了这通往未知的阶梯。

    脚步落在金属阶梯上,发出轻微而坚实的回响。随着他们一步步下降,头顶那片西藏的天空和呼啸的风声迅速远去,那道由冰晶构成的“门”再次悄无声息地、精准地闭合,将外界的严寒与喧嚣彻底隔绝。然而,内部空间并不令人感到压抑,墙壁自身散发出的柔和白光提供了充足而舒适的照明,空气温暖而清新,带着那种他们之前嗅到过的、类似臭氧与未知花香混合的奇特气息。

    下降了约五十米后,阶梯抵达了尽头,他们步入了一个更加宏伟的空间——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这里的景象让所有人,包括已有心理准备的叶舟,都再次屏住了呼吸。

    大厅的规模远超之前的测试大厅,穹顶高远,仿佛模拟着一片微型的星空,点点星光在其中柔和闪烁。墙壁、地面、穹顶,完全由同一种温润的银色金属构成,浑然一体,找不到任何接缝或焊接的痕迹。光芒从材料内部均匀地散发出来,没有任何可见的光源装置,仿佛这金属本身即是光之源。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似乎更浓郁了一些,同时,一种极低频的、令人心安的嗡鸣如同背景音般存在。

    “这些材料……”瓦西里娃教授忍不住走上前,小心翼翼地伸出戴着手套的指尖,触碰那光滑的墙壁。“它……是活的吗?”她惊异低语。因为就在她的指尖接触的瞬间,接触点周围泛起了细微的、如同水滴落入平静水面的涟漪状波纹,银色的材质似乎有弹性地微微凹陷,然后又恢复原状。这不是冰冷的金属,更像是一种具有生命特质或极高智能响应的材料。

    但最令人震撼的,还是环绕着整个圆形大厅墙壁的巨幅壁画。它们并非绘制在墙壁表面,而是像全息影像般悬浮在墙体之前几厘米的地方,但又拥有实在的质感和触感(如果他们敢去触摸的话)。这些壁画的内容,并非任何已知宗教的神佛或神话场景,而是用极其复杂、精妙的动态几何图形与能量流线,系统性地展示着一个个文明的完整兴衰史诗。

    团队立刻被吸引,沿着大厅边缘缓缓前行,如同翻阅一部宇宙尺度的历史长卷。

    “看这里,”叶舟指着第一组庞大而连续的壁画,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确定,“这描绘的……是不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

    图像清晰地展示着一个辉煌的文明:巨大的金字塔形建筑由发光的水晶构成,城市建立在波光粼粼的水域之上或之中,交通工具是流线型的、利用某种场效应推进的飞行器,人们穿着发光的衣物,似乎能直接操控能量进行建设与治疗。但随着画面推进,景象变得黯淡:大陆板块显示出不稳定的剧烈能量波动,巨大的海啸如同山脉般隆起,吞噬那些璀璨的城市,最终,一切归于黑暗的深海,只留下几处破碎的水晶遗迹,散发着最后的微光。

    皮拉尔指向紧挨着的下一组风格迥异的壁画:“那么这组……很可能是另一个失落大陆,雷姆利亚?”

    这些图像展示的社会结构截然不同:没有宏伟的金属或水晶建筑,人们似乎生活在与自然完全融合的生态环境中,彼此之间通过额头释放出的柔和光晕进行无声的交流,他们能用意念移动物体,促使植物快速生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天气。这是一个以心灵能力和集体意识为基础的文明。然而,它的终结也同样悲剧:壁画显示,某种外来的、强力的意识干扰,或者内部产生的意识“熵增”与混乱,导致了集体意识的过载与崩溃,个体陷入疯狂,心灵链接网络瓦解,文明如风中残烛般熄灭。

    随着他们沿着宏大的圆形大厅继续前行,更多的、超乎想象的文明兴衰史展现在眼前:

    一个由高度智慧的恐龙统治的文明,它们发展出了惊人的生物科技,能够改造自身与环境,建筑是生长出来的有机结构与晶体矩阵的结合体,但它们最终可能毁灭于一场全球性的基因失控或生态系统连锁崩溃。

    一个与植物界达成完美共生的文明,人类(或类人生物)的躯体与巨大的树木、藤蔓融为一体,通过根系网络共享营养与信息,但他们可能因为某种宇宙射线或病原体的侵袭,导致整个共生系统的枯萎。

    甚至还有一组壁画描绘了完全非碳基的生命形式——一个存在于巨大气态行星中的、由能量漩涡和复杂等离子结构构成的智慧文明,它们的“城市”是稳定的风暴眼,它们的交流是电磁谐波,而它们的终结,可能源于恒星的能量突变。

    每一个文明的兴起、辉煌、衰落与终结,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呈现,细节丰富到令人窒息。但每个故事的结尾,在那象征文明彻底湮灭的画面上,都会浮现一个共同的、缓慢旋转的符号——一个完美的螺旋,其比例与黄金分割和斐波那契螺旋惊人地一致。这个螺旋仿佛是一个冰冷的**,一个宇宙尺度的“迭代结束”印记。

    “第七迭代……”艾莉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指向最后一系列,也是最为庞大、细节最贴近他们认知的壁画,“这……就是我们。人类。”

    这组壁画如同加速的电影,清晰地展示了人类文明从蹒跚学步到科技爆炸的全过程:原始人的狩猎与篝火,农耕文明的兴起与王朝更迭,蒸汽机的轰鸣与铁轨的延伸,电路板上的流光溢彩与信息网络的全球链接……但与任何历史书都不同的是,这些壁画明确地显示,那个无形的“网络”及其能量流,始终如一条暗线,贯穿人类历史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通过各种微妙的方式——也许是灵感的闪现,也许是集体潜意识的导向,也许是某些“偶然”的发现——在引导和影响着文明发展的方向。

    而最令人心悸,也最引人深思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