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独自带娃的日夜(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南乔想多陪陪老婆跟孩子,可眼下这份工作只能勉强养活妻儿。正巧公司有个紧急的外派项目,需要半年时间,算下来,回来时就能凑够房子的首付了。和苏予锦商量后,南乔再次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路。南乔离家第二天,米豆便发起高烧。
苏予锦摸着儿子滚烫的额头,看着空荡荡的家,第一次体会到何为“孤军奋战“。她咬牙给米豆贴上退热贴,用温水一遍遍擦拭他小小的身体。深夜,孩子哭闹不止,她抱着他在客厅来回踱步,臂膀从酸麻到失去知觉。窗外万家灯火,却没有一盏为她而亮。
最难熬的是凌晨三点。米豆体温反复,她不敢合眼,困极了就掐自己手臂保持清醒。那一刻,她多么希望有个人能替她片刻,让她喘口气。可手机通讯录里,“南乔“的名字始终没有拨出,她记得他挂断视频时疲惫的眼神,也记得自己说过“等孩子大点就去上班“的倔强。
“妈妈在呢,米豆不怕。“她哼着不成调的摇篮曲,不知是在安慰孩子,还是在给自己打气。
这样的夜晚,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反复上演。幼儿急疹、秋季腹泻、疫苗接种反应……每一次孩子生病,都是对她身心的双重考验。她学会了单手泡奶、快速换尿布,甚至能在孩子持续哭闹时依然保持冷静。可没人知道,当米豆终于睡去,她常会躲在卫生间,开着水龙头,让哗哗的水声淹没自己压抑的啜泣。
白日的艰辛更甚。她要趁米豆小睡时抢做家务,常常饭吃到一半就要去哄哭闹的孩子。最狼狈的是出门采购,一手抱娃一手提菜,爬楼时膝盖都在打颤。有次米豆在超市将货架上的商品扯落,周围投来不满的目光,她一边道歉一边收拾,鼻尖酸得厉害。
经济上的捉襟见肘更是雪上加霜。婆婆的医药费、孩子的奶粉钱、日常开销,像一座座大山压来。她精打细算,记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是她与生活博弈的证明。深秋那次米豆腹泻住院,她翻遍所有账户也凑不够押金,最终向闺蜜甜甜开口借钱时,脸颊烧得滚烫。
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乔无从知晓。
他偶尔发来信息:“钱还够吗?米豆好吗?“
她总是回:“够。好。“
他寄回的玩具和礼物,她默默收下,却很少让米豆玩孩子对“爸爸“的概念已然模糊,她不知该如何解释这个缺席的存在。
有时深夜,她会翻开相册。照片上的南乔抱着满月的米豆,笑容灿烂。那时他们都说,要给孩子最好的爱。可如今,这个家却像一艘迷失方向的船,在风雨中飘摇。
半年转瞬即逝。南乔归期渐近,苏予锦却愈发沉默。这180个日夜的磨砺,早已将她打磨得更加坚韧,也更加疏离。她不再期待谁的救赎,而是开始规划:等南乔回来,她就去找工作,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底气。
而南乔在返程的飞机上,设想过无数重逢场景,却不知他即将踏入的,是一个早已习惯没有他的家。那本藏在抽屉深处的账本里,记录的不仅是开支,更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在无数个深夜里,独自咽下的泪水与成长。
南乔归家的脚步在门槛处凝滞。
推开门,没有预想中米豆蹒跚扑来的身影,只有予锦抱着孩子坐在暮色里。两岁的幼儿在她怀中熟睡,小手紧紧攥着母亲衣襟,仿佛那是汪洋中唯一的浮木。
“回来了。“予锦抬眼,唇角牵起恰到好处的弧度,却像隔着一层薄雾。
南乔放下行囊,伸手欲接孩子。米豆在睡梦中不安地扭动,将小脸更深地埋进母亲颈窝。那只悬在半空的手,终是缓缓垂下。
南乔像闯入别人领地的异客。他学着给孩子做辅食,米豆推开奶瓶;他尝试讲睡前故事,孩子睁着澄澈的眼睛毫无反应。最刺痛的是某个清晨,米豆扶着茶几学步,突然朝门口张开双臂,清晰唤出:“爸爸。南乔欣喜上前,却见幼儿扑向刚进门的快递员手中那个包裹,那是他上月寄回的玩具。
予锦总是适时解围:“太忙了还没有来得及拆。南乔的手在空中顿了顿,随即自然地转向那个包裹,“我来拆吧。“
包裹里是最新款的电动小狗,能跑能叫,眼睛还会发光。南乔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装上电池。小狗在地上跑起来时,米豆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狗...狗...“米豆挣脱母亲的怀抱,摇摇晃晃地追着小狗。
予锦站在原地,看着南乔耐心地教米豆怎么按开关,怎么让小狗转弯。夕阳透过窗棂,在父子俩身上镀了一层金边。
“这是爸爸给米豆买的。“南乔把遥控器放在孩子手里,抬头看向予锦,“上次视频里,我看他特别喜欢楼下王奶奶家的狗。“
予锦怔了怔。那是三个月前的事了,她早就不记得自己随口提过的一句。
晚饭后,米豆抱着新玩具在爬行垫上睡着了。南乔轻轻把孩子抱到小床上,回头看见予锦正在收拾餐桌。她动作麻利,碗碟在她手中乖巧地叠成一座小山。
“明天我去看妈。“南乔接过她手中的碗,“主治医生的电话我拿到了,约了下午详谈。“
予锦擦桌子的动作慢了下来。“你怎么知道...“
机票上订的行程提醒,一直没删。“南乔打开水龙头,温水冲刷着碗碟,“这次回来,我不走了。总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