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格局碾压!工业标准化,农业现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马德福刚才被李卫国的一番话怼得哑口无言,现在正憋着一肚子火,等着看这个毛头小子出丑。

    其他几位局长也在观望,毕竟这个年轻人说得太过惊人,让人半信半疑。

    李卫国环视一圈,忽然开口:“各位领导,今天请我来,如果只是为了表彰我修好一个炉子,那格局就太小了。”

    他主动站起身,走到会议室的黑板前,拿起粉笔。

    刘书记眉头一挑,这小伙子还真是胆大,居然敢说格局小?

    “我们厂这次事故,根源不是耐火泥,不是工人操作,而是缺乏'标准化'!”

    李卫国开门见山,一句话就让全场安静下来。

    “什么是标准化?就是我制定一个流程,任何人,只要按照这个SOP来操作,结果就不会有偏差!”

    他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下几个大字——“工业标准化”。

    “小到一颗螺丝的扭矩,大到一炉铁水的温度曲线,都应该有据可依,有法可循!这,才叫现代工业!”

    工业局张局长听得眼睛发亮。作为搞工业出身的他,深知现在各厂管理混乱的弊端。

    “你继续说。”刘书记示意李卫国接着讲。

    “比如我们轧钢厂的高炉操作,现在全凭老师傅的经验。老王师傅经验丰富,炼出来的铁水质量好。换个新人呢?立马就出问题。”

    李卫国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流程图。

    “如果我制定标准:什么温度下加料,加多少料,风压调到几级,每一步都有精确的数据和操作规范。那么任何一个有文化的年轻人,照着做,都能炼出合格的铁水。”

    马德福忍不住插话:“你说得轻松,那些老师傅的经验是几十年积累的,岂是说标准化就能标准化的?”

    “马局长说得对。”李卫国点头,“所以我的计划分三步走。”

    他在黑板上写下:“收集、整理、标准化”。

    “第一步,收集所有老师傅的经验数据。第二步,用科学方法整理分析,找出规律。第三步,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

    “一旦完成,我们不但能避免事故,还能大幅提高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技术传承不再依赖师傅带徒弟,可以批量培养技术工人。”

    会议室里响起了轻微的讨论声。这个想法确实很有价值。

    李卫国趁热打铁,话锋一转:“同理,农业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再靠天吃饭,靠感觉施肥!”

    他粉笔一划,指向黑板另一边,开始飞快地画图。

    “这是我设计的'高效堆肥发酵池'。”

    只见他画出一个结构复杂的池子,标注着各种管道和分区。

    “进料口、发酵区、沼气收集管、高效液肥出口…”

    每画一处,他就详细解释功能。

    “城市里的有机垃圾、工厂的废料、农村的秸秆,全部倒进去,经过我配置的'高效复合菌群'发酵。”

    马德福嗤笑一声:“什么菌群,听都没听过。”

    “马局长孤陋寡闻不奇怪。”李卫国头都没回,“这种菌群能加速有机物分解,一边产生可以做饭烧水的沼气,另一边产出营养价值极高的有机液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