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展台上的乡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上海国际会展中心的玻璃穹顶刚接住第一缕晨光,地下车库的劳斯莱斯就已排起长队。科瑞中国区总裁的黑色宾利停在 VIP通道口,助理撑着印有品牌 LOGO的黑伞,躬身打开车门时,远处的巨型 LED屏正循环播放着明星代言的广告——当红小生举着最新款智能音箱,用标准的普通话念出“全球同步,智慧生活”。

    展会大厅的中央展区被科瑞包下了整整八百平米,银白色的展台像漂浮的未来舱,四周嵌着 4K曲面屏,滚动播放着纽约、巴黎的旗舰店画面。穿着高定礼服的礼仪小姐端着香槟穿梭其间,明星登场时引发的尖叫几乎掀翻穹顶。“科瑞这次是下血本了。”路过的参展商啧啧称奇,“听说光展位费就花了五百万,还不算明星出场费。”

    而在大厅最东侧的角落,林舟正踩着梯子贴海报。海报是简单的喷绘,上面印着“林舟智能——听得懂乡音的智能家居”,背景是田埂边的售后点照片,维修人员蹲在地上教老人按遥控器。展台不过二十平米,几张折叠桌拼在一起,摆着智能音箱、感应灯、小型安防设备,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大屏幕,正实时播放着全国五十个乡镇售后点的监控画面。

    “林总,设备都调试好了。”技术员小陈擦了擦额角的汗,把最后一台智能音箱接上网线,“监控信号很稳,刚看到张家庄的老周在教李婶用语音查天气。”

    林舟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沾着灰尘的夹克——还是去年去乡镇调研时穿的那件,袖口磨出了淡淡的毛边。他走到屏幕前,画面里的老周正拿着智能音箱,耐心地说:“李婶,您喊‘小舟小舟,查明天的收成’,它就会报天气和土壤湿度,不用按按钮。”李婶的老花镜滑到鼻尖,对着音箱喊了声“小邹小邹”,音箱没反应,老周笑着纠正:“是‘小舟’,木字旁加个舟,跟林总的名字一样。”

    周围渐渐围拢了几个人,大多是带着工牌的采购商,还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是实时监控?”一位老大爷指着屏幕问,手里攥着个旧手机,“我家那台科瑞音箱,喊破喉咙也没反应,说我口音太重。”

    林舟递过一杯温水:“大爷,您试试我们的。”他拿起桌上的音箱,“您随便用家乡话问个问题。”

    老大爷清了清嗓子,用带着吴侬软语的普通话问:“小舟小舟,今天要不要加衣服?”

    “今天上海气温 12到 18度,东北风三级,建议穿薄外套哦。”音箱的回应清晰自然,带着温和的语调。

    老大爷眼睛一亮:“真能听懂!我那孙子在外地,买的科瑞音箱说‘识别失败’,气得我差点扔了。”

    人群渐渐密了起来,有人掏出手机对着监控画面拍照,有人拿起设备反复摆弄。小陈忙着发宣传册,册子上没印华丽的辞藻,只列着两条核心优势:支持全国十七种方言识别,乡镇售后两小时上门。“这册子实在。”一个穿着冲锋衣的男人说,他是做县域家电连锁的,“我们那边老人多,就缺这样的产品。”

    此时的中央展区,科瑞的明星刚唱完一首歌,台下的欢呼声却比预想中淡了些。总裁端着香槟站在二楼观景台,眉头拧成了疙瘩——东侧角落的人流像潮水般涌过去,连自家的几个经销商都踮着脚往那边望。“他们在搞什么?”他问身边的市场总监。

    “好像是在播售后点的监控,还有方言识别演示。”总监的声音有些发虚,“刚才有几个采购商说要过去看看。”

    总裁把香槟杯重重放在托盘上:“一群乡巴佬的噱头,成不了气候。”可他的目光却忍不住往那边瞟,屏幕上的画面朴素得掉渣,却像有魔力似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上午十点,林舟拿起话筒时,周围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他没穿西装,没打领带,站在折叠桌前,像在乡镇售后点给农户讲课那样自然。“谢谢大家捧场。”他指了指身后的大屏幕,画面刚好切到西北某乡镇,维修人员小马正帮独居老人调试安防设备,老人说的西北方言又快又重,音箱却准确识别出“开客厅灯”的指令。

    “我们的产品可能不是最先进的。”林舟的声音透过话筒传遍角落,“科瑞的音箱能识别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可它识别不了我们的四川话、河南话、温州话;他们的售后能覆盖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可我们很多乡镇,寄修一次要跨过三座山、两条河。”

    人群里有人点头附和,一位来自重庆的采购商喊:“对!我们那边老人买了科瑞的智能锁,指纹识别老失败,售后说‘不符合标准指纹’,气得老人直骂。”

    林舟笑了笑,拿起桌上的智能锁:“我们的锁做了指纹容错设计,老人指纹磨损、干农活沾了泥,都能识别。而且您看监控里的售后点,备着常用的锁芯和电池,不用等厂家发货。”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做智能家居不是为了炫耀技术,是为了让每个中国人,不管在城市还是乡镇,都能用得方便、用得踏实。”

    话音刚落,屏幕里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老周接起售后电话,是邻村的王大爷,说智能音箱突然没声音了。老周抓起工具包就往外跑,电动三轮车的身影在监控里越来越小,不到四十分钟,画面里传来王大爷的笑声:“真是电池松了,谢谢你啊小周,不然我都没法跟孙子视频了。”

    人群里响起一阵掌声,有人喊:“这才是真的智能!”

    第二天一早,展会刚开门,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男人就径直走向林舟的展位。他胸前的工牌写着“沃尔玛中国区采购总监陈明”,身后跟着两个助理,手里拿着厚厚的调研手册。

    “林总,久仰。”陈明伸出手,掌心带着常年握笔的薄茧,“我们关注下沉市场很久了,昨天看了你们的演示,很感兴趣。”

    林舟请他坐下,小陈递上一杯热茶。陈明指着屏幕:“这些售后点都是直营的?覆盖了多少乡镇?”

    “目前五十三个,年底能到八十个。”林舟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每个售后点的地址、人员、备件库存,“每个点配两名维修人员,一辆电动三轮车,常用备件齐全,保证两小时响应。”

    “方言识别能覆盖多少种?”

    “现在十七种,正在加维吾尔语和藏语,下个月就能上线。”林舟拿起智能音箱,“您可以试试,随便说哪种方言。”

    陈明用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问:“小舟小舟,附近的菜市场在哪?”

    音箱立刻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