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谜案现场(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进行某种复杂实验。主计算机处于加密状态,技术团队正在尝试破解。“死者身份确认:赵云深博士,45岁,量子生物学首席专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意识场相干性研究’。”助手汇报着基本信息,“同事评价性格沉稳,无不良嗜好,最近没有异常表现。”
张振岩的目光落在实验室角落的一个物品柜上。柜门微微敞开,里面整齐排列着各种实验用品,唯独第二层有一个明显的空位,形状大致是矩形,约二十厘米见方——正好能放置一个脸谱大小的物件。
“实验室日常物品清单有没有脸谱相关的记录?”
“没有,正式清单上完全没有。”助手快速翻阅电子记录,“但访问日志显示,赵博士每周三晚上会单独进入实验室,没有任何实验记录对应这个时间段。”
夜幕悄然降临,实验室的灯光被调到最亮,却依然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诡异感。张振岩站在实验室中央,闭上眼睛试图重构现场。
一个资深科学家为何收藏古董脸谱?为何每周独自在实验室进行秘密活动?那种特殊香料从何而来?脸谱为何碎裂?死者到底看到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人进出,那么脸谱碎片是如何出现的?如果是原本就在室内,为何会有碎裂痕迹?如果是被人带入,又是如何通过完全密封的门禁系统?
技术团队送来了监控分析报告:所有摄像头未被篡改,没有画面停顿或循环播放的迹象,物理线路没有被干扰的痕迹。就像一个完美的魔术,明明知道有蹊跷,却找不到任何破绽。
“尸检初步结果。”法医递过报告,“心肌细胞大面积撕裂,皮质醇水平是正常值的数百倍,瞳孔放大程度超出生理极限——确实符合极端恐惧导致的猝死。但在没有外部威胁的情况下,人类很难自我产生如此剧烈的生理反应。”
张振岩走到门禁系统前,仔细检查着机械锁部分。忽然,他注意到锁芯边缘有极其细微的划痕,像是被某种特殊工具触碰过。但系统日志没有任何异常记录。
“如果...”张振岩自言自语,“如果有人能不留痕迹地通过门禁,如果监控能被如此完美地欺骗...”
他立即召集技术团队:“我要所有人员的进出记录,不仅是昨天,是过去三个月的全部记录。还有能源消耗数据、网络流量数据、甚至垃圾桶的重量变化记录——任何可能反映异常的信息。”
深夜十一点,张振岩仍然站在实验室的白板前,上面写满了各种时间线和疑问。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不可能的结果:赵云深博士在完全密闭的空间内,因极度惊恐而死亡,同时一个本不应存在的脸谱碎片出现在现场。
刑警队长拿起那个装着脸谱碎片的证物袋,对着灯光再次端详。朱砂绘制的线条在灯光下仿佛有生命般微微流动,那种古老的工艺让人莫名心悸。忽然,他注意到碎片背面似乎有极细微的刻痕。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那是一行小到几乎无法辨认的汉字:
“戏已终场”
张振岩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柱爬升。他立即联系文物专家,要求对刻痕进行年代鉴定。结果令人震惊——刻痕显然是新近留下的,与脸谱本身的年代相差甚远。
整个案件从不可能犯罪变成了超自然谜题。但张振岩不相信超自然,他只相信精心设计的诡计。有人用某种极其高明的手段制造了这个完美密室,而那个脸谱碎片是故意留下的签名——一种挑衅,或者说,一种宣言。
“重新检查通风管道。”张振岩下令,“不是检查是否有人通过,而是检查是否有特殊物质或设备通过的痕迹。”
同时,他派人调查赵云深博士的所有研究内容,特别是那些未公开的、加密的项目。一个量子生物学家为何会对京剧脸谱和古代香料感兴趣?这背后一定有着更深层的联系。
凌晨三点,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张振岩站在观察窗前,看着技术人员像考古学家般一寸寸检查通风管道。他突然意识到,这个案件可能远远超出一桩谋杀案的范围——那个脸谱碎片、那种特殊香料、那种超越常识的犯罪手法,都在暗示着某个隐藏在正常世界之下的秘密维度。
而赵云深博士,可能正是因为窥见了那个维度的一角,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窗外,城市依然在沉睡,对这个发生在核心地带的谜案一无所知。张振岩深吸一口气,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有一种预感,这个完美密室背后,隐藏着一个远比表面看起来庞大得多的真相。
而那个留下“戏已终场”讯息的人,无论用的是何种手段,都无疑在宣告:这出戏,其实才刚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