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媒体发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城市在细雨蒙蒙中醒来,而比晨光更早渗透进每个角落的,是那个正在疯狂滋长的都市传说。

    最初只是在本地论坛“江城夜话”的一个帖子:《科研所夜半惊魂,白衣女鬼索命?》。发帖人自称是实验室所在大楼的夜班保安,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雨夜看到的诡异身影——“一袭白衣,面覆彩绘,如戏台上走下的冤魂,在走廊尽头一闪而过”。帖子很快被版主以“散布谣言”为由删除,但截图早已如病毒般扩散。

    三天后,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都市探秘”发布长文《密室死亡事件背后的灵异线索》,作者巧妙地将实验室命案与江城多年的“女鬼”传说联系起来。文章引用“匿名知情人士”提供的细节:现场发现的京剧脸谱碎片、特殊香料气味、墙上短暂出现又神秘消失的血字。阅读量十分钟破十万,转发激增。

    真正引爆舆论的是周五晚上播出的《晚间关注》节目。这家以调查报道著称的电视台,竟然用整整十五分钟专题讨论“科学与超自然的边界”,主持人面对镜头严肃发问:“当现代科技无法解释的现象发生,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另一种可能性?”

    节目邀请了一位“民俗学专家”,滔滔不绝地讲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冤魂报应故事:“旧时戏班有传说,若演员含冤而死,其魂灵常附于脸谱之上,待时机成熟便会寻仇......”

    电视机前,张振岩狠狠按下遥控器关闭键,屏幕黑下去的瞬间,他听见自己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荒唐!”他将一叠刚出来的尸检报告摔在桌上,“激素水平异常、未知纤维、精密策划的密室——明明是他杀案,现在全城都在谈论女鬼索命!”

    年轻刑警小李小声说:“张队,网上已经有人开始人肉赵博士的背景了...”

    确实,舆论的漩涡正在转向死者本身。周六清晨,知名爆料博主“江城万事通”发布长文《揭开死亡科学家的另一面:孙昊的强拆往事与神秘守夜人之死》。

    文章详细梳理了八年前的旧事:当时还是地产公司项目经理的赵云深(原名孙昊),负责城西老戏院区域的拆迁项目。在多次协商未果后,开发商采取强制手段,夜间突击拆迁过程中,老戏院的守夜人张卫国意外身亡。

    “据悉,张卫国生前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京剧票友,独生女张婉清曾是省戏剧学院尖子生,专攻青衣。”文章配了一张模糊的舞台照片,一个身着戏服的年轻女子正在甩袖回眸,眼神哀婉动人。

    “张卫国意外死亡后,张婉清精神受创,放弃戏剧生涯,不久后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

    文章巧妙地将时间线交错编排:守夜人死亡时间、女儿失踪时间、孙昊改名为赵云深的时间、以及如今实验室命案发生的时间。通篇没有直接下结论,却处处暗示着某种因果关联。

    当天下午,老戏院旧址围满了举着手机直播的人群。几个自媒体主播正对着镜头慷慨激昂:

    “家人们看啊,这就是当年强拆出事的地方!听说守夜人张卫国就是在这里被倒塌的房梁砸中的!”

    “有附近居民说,偶尔深夜能听到这里传出唱戏声...”

    “关注点赞过万,我带大家去探访张卫国老家的亲戚!”

    张振岩派出的巡逻警车不得不疏散人群,反而更加坐实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公众想象。

    周日的茶楼酒肆,每个角落都在议论这起案件。

    “要我说,就是报应。”早点摊前,一个大爷嘬着豆浆摇头,“当年强拆害死人家父亲,毁了女儿前程,现在冤魂来索命了。”

    “可不是嘛,实验室密室里找到京剧脸谱,这不明摆着吗?”同桌的另一个老人附和,“听说那个张婉清当年最拿手的就是《窦娥冤》和《李慧娘》,都是含冤而死的鬼魂复仇戏码!”

    年轻人则更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见解:

    “#科学家的秘密往事# 细思极恐,孙昊改名叫赵云深,是不是早就心虚了?”

    “#实验室女鬼# 现代科技检测不出的痕迹?说不定真的是超自然力量!”

    “#天道轮回# 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还是不能太缺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