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陈浩的应对——制造迷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夜深了。

    陈浩站在公寓的落地窗前,俯视着城市的点点灯火。这座不夜城从未真正沉睡,正如潜伏在暗处的危机,永远不会停止蠢蠢欲动。

    他的直觉在嘶鸣。

    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像是空气中电荷的改变,预示着风暴将至。连日的新闻报道,警方通报中微妙措辞的变化,几个关键记者突然转向的提问角度——所有这些碎片拼凑起来,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调查的触须正在向戏剧界延伸。

    他们摸到那条线了。

    陈浩的脸上看不出表情,只有手指无意识敲击窗框的节奏暴露了他内心的计算。他的思维在高速运转,将所有可能性摊开审视,像一位棋手预判着十步之后的杀局。

    警方接近真相的速度超出预期。那个姓沈的女人,还有她身边那个看似随性却眼光毒辣的男人,比他想象的更难对付。他们正在缩小包围圈,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危险。但他感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近乎亢奋的警惕。猎手与猎物的游戏正在进入高潮,而他从未失手。

    转身走向书房,他的脚步在寂静中几不可闻。房间的布置极简到近乎冷漠,唯有墙上挂着的一张旧式戏剧面具为空间添上一抹诡异的温度。那是他第一次登台饰演麦克白时使用的道具,眼窝处的暗红色漆痕如干涸的血。

    他打开特制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冷光映在他毫无波动的脸上。登录加密网络,调取近期警力布防的变化,交叉比对已知调查小组人员的行动模式。数据流动,信息重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他们确实已经将注意力转向城南的剧院区。有两条调查线索正分别从道具来源和表演者背景两个方向推进。按照这个效率,最多两周,某些名字就会被列入重点名单。

    而他,就在那份名单上。

    陈浩靠上椅背,指尖相抵。直接消除线索?太明显,反而会暴露自己的敏感度。否认与逃避只会让怀疑的目光更加聚焦。

    不,他需要另一种策略。

    一种更优雅,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方法。

    他的嘴角扬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既然警方如此渴望一条“线索”,那么他应该慷慨相助,为他们提供更多——多到让他们迷失方向的线索。

    ***

    三天后,夜,城西“金雀花”剧院后院。

    一个身影融入墙角的浓墨黑暗之中,无声无息,如同本就是夜色的一部分。

    陈浩选择了这里,并非随意。金雀花剧院与他过去有所关联的城南几家剧院分属不同体系,竞争激烈,且近年来因政府拨款问题积怨颇深。更重要的是,金雀花目前上演的主打剧目《幽灵庄园的假面舞会》,戏服风格与案发现场发现的微量纤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却又存在关键差异。

    完美的基础。

    他穿着毫不显眼的深色工装,每一寸皮肤都被遮盖,手上是特制薄膜手套,脚套软底夜行鞋。没有香水,没有多余的物品,连呼吸都控制在最轻缓的节奏。现代刑侦技术能从一个微小皮屑还原整个基因图谱,能从一丝气息追踪到二十四小时内的路径。他尊重这种科学,故而杜绝一切可能。

    目标是一个半开放的垃圾回收点,主要用于处理剧院的废弃道具与日常垃圾。他观察已久,知道清洁公司会在凌晨四点来收取。时间充裕。

    他没有直接靠近,而是在远处静静等待了二十七分钟。确认无人,无监控镜头对准这个死角,没有夜间活动的动物——任何微小的意外都可能让计划满盘皆输。

    行动。

    接近垃圾箱的动作流畅而迅速。他从一个密封袋中取出一小簇纤维。这些纤维是他精心准备的——来自《幽灵庄园》一剧中特定的配角戏服,一种混合了腈纶和特殊金属丝的面料,舞台灯光下会有独特反光,但与真实案发现场遗留的纤维在成分和磨损程度上均有微妙差别。

    他用镊子夹起纤维,看似随意地将其塞入一堆废弃的仿皮革碎料中。位置不深不浅,既不会被偶然发现,又能确保在警方接到“匿名线报”后进行的针对性搜查中无所遁形。

    放置过程不过三秒。后退,消除来时的脚印,循着原路撤离。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街道依旧沉睡,仿佛从未有人踏足。

    第一片迷雾,已然播撒。

    ***

    下一个阶段需要更多技术含量。

    他的安全屋位于一栋老旧写字楼的地下室,隔音良好,设备齐全。这里是他演练角色、调试装备的工坊。

    中心工作台上,摆放着高性能电脑、视频编辑设备,以及一套复杂的投影与反射装置。他需要的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