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台下的对视——无声的较量(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夜色如墨,江城话剧院后门的窄巷里,只有一盏昏黄的路灯顽强地抵抗着黑暗。张涛靠在冰冷的墙壁上,衣领竖起以抵御晚秋的寒意,目光紧锁那扇漆成暗红色的铁门。这已是他连续蹲守陈浩的第三个夜晚。小巷对面停着一辆不起眼的灰色轿车,里面坐着两名刑警队员,随时准备跟进。张涛拒绝了增援的提议,这种近距离的监视,人越多越容易暴露。他需要的是隐匿和耐心,就像等待猎物出现的猎手。
三天来,陈浩的生活规律得令人难以置信。早晨七点出门晨跑,八点半到达剧院排练,下午休息三小时,晚上演出,十一点准时回到公寓。没有任何异常约会,没有可疑通话,甚至连社交媒体都很少更新。
太过完美了,张涛想。就像舞台上精心编排的戏剧,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每个环节都无可挑剔。这种极端自律本身就不正常,尤其是在创意行业工作的人。
今晚是《麦克白》本轮演出的最后一场。张涛看过排期表,知道接下来剧团有两周休整期。如果陈浩是凶手,这段时间将是实施下一次行动的绝佳机会。
十点四十分,后台门开了。演员们陆续走出,互相道别后各自散去。陈浩总是最后离开的人之一,据剧院经理说,他每晚演出后都要独自在化妆间静坐半小时,“与角色告别”,这是他解释的原话。
十一点零五分,陈浩终于出现在门口。他穿着一件深灰色大衣,围巾随意地搭在肩上,与往常一样。但张涛敏锐地注意到一个细微变化——今晚陈浩手中多了一个往常不曾出现的皮质手提箱。
张涛的心跳微微加速。他通过对讲机轻声通知队员:“目标出现,带着一个黑色手提箱,注意观察。”
陈浩沿着小巷向南走去,步态从容,仿佛完全不知道有人在监视。张涛保持安全距离尾随,融入夜色如同另一个影子。
但就在接近巷口时,陈浩突然改变方向,拐进了一家名为“幕间休息”的咖啡馆。这是演员们常去的场所,但陈浩以往总是直接回家,从不停留。
张涛犹豫片刻,决定跟进。他示意队员在外守候,自己整理了一下衣着,推门而入。
咖啡馆里人不多,柔和的爵士乐与咖啡香气交织在一起。陈浩坐在靠窗的位置,那个手提箱就放在身旁的椅子上。他正专注地看着窗外,侧脸在暖色调灯光下显得轮廓分明。
张涛走到柜台前点了杯美式,然后看似随意地环顾四周,最终目光落在陈浩身上。他做出刚刚发现对方的惊讶表情,缓步走近。
“陈先生?”张涛开口,声音恰到好处地带着一丝戏迷的兴奋。
陈浩转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情绪,随即展露出职业性的微笑:“您好,我们见过吗?”
“我在台下看过您的演出,上周的《麦克白》。”张涛自然地伸出手,“张涛,您的忠实戏迷。”
两人握手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滞。张涛感觉到陈浩的手指修长有力,掌心有常年练剑磨出的茧子——这与法医推测的凶手可能具备的持刀特征吻合。陈浩的握手坚定但不过分用力,完全控制着交互的节奏。
“很高兴认识您,”陈浩的微笑无懈可击,“请坐,如果不介意的话。”
张涛顺势坐下,保持着轻松的表情:“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您。刚才的演出太精彩了,特别是麦克白夫人疯掉的那场戏,您的表演......深刻得近乎真实。”
这句话是精心设计的试探。张涛仔细观察着陈浩的反应,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可能泄露信息。
陈浩的眼神平静如湖,只是嘴角微微上扬:“谢谢夸奖。作为演员,我们追求的就是那种‘真实感’,即使扮演的是最极端的情感。”
服务员送来张涛的咖啡,短暂打断了对话。张涛注意到陈浩面前只放着一杯清水,没有点任何饮品。那个手提箱仍然放在邻椅上,箱体是优质的皮革,边角有轻微磨损,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作为一名刑警,我很少有机会欣赏这样的艺术表演。”张涛看似随意地抛出自己的职业,继续观察对方的反应。
陈浩的眉毛几不可见地挑动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刑警?这职业听起来比演戏刺激多了。”
“大多数时候是枯燥的文书工作。”张涛轻笑,“不像您,每晚都能体验不同的人生。”
“只是假装体验而已。”陈浩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节奏稳定,“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幻觉,灯光熄灭后,我们还是要回归自己的生活。”
两人的对话表面上轻松愉快,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