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6章 皇帝们的“惜命”指南(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 太医令活了六十多年,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受到自己的职业是如此重要。相似的场景,在不同的时空,以各自特有的方式上演。
大汉,未央宫。
汉武帝刘彻比李世民要走得更远。他不仅下令用酒洗手,还对酒的“纯度”产生了极高的兴趣。
“天幕曾言,酒越烈,杀菌越佳。”
刘彻召集了宫中最好的方士和医官,在他们面前摆了一排不同度数的酒。
“朕要你们,给朕造出最烈的酒。比火烧春更烈,比西域来的任何酒都烈。”
方士们面面相觑。他们过去炼丹,追求的是金石不朽,何曾研究过如何酿酒。
但皇帝的命令就是天命。
一群原本研究黄白之术的方士,被迫转型,开始研究一种被他们命名为“蒸馏法”的奇术。
他们架起炉子,改造铜鼎,试图从寻常的酒水中,提炼出那最纯粹的“酒之精魄”。
几次失败后,当第一滴清亮如水的液体,从冷凝的铜管末端滴落时,整个炼丹房都沸腾了。
一名方士小心翼翼地蘸了一点,放在火上。
“轰。”
一团远比寻常酒精更明亮、更炽热的蓝色火焰窜起。
刘彻得到消息后,亲自前来观看。他看着那纯净的液体,眼神中带着一种狂热。
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用来杀菌的工具,这是一种提纯,一种去芜存菁的仙法。
或许,长生不老的奥秘,就藏在这种对物质的极致提纯之中。
“好,很好。”
刘彻下令,将这种新提炼出的烈酒,命名为“甘露”,列为内廷最高等级的战略物资。
从那天起,未央宫的空气里,除了酒味,还多了一丝炼金实验室般的奇特味道。
大明,紫禁城。
朱棣的风格则更为直接和霸道。
他直接将一支锦衣卫派驻到了太医院和御药房。
任务只有一个,监督所有卫生措施的执行,但凡有半点疏漏者,不必上奏,直接拿下。
一时间,太医院上下,人人自危。
御医们给皇帝诊脉前,洗手的时间但凡少于一炷香,旁边站着的锦衣卫那冰冷的眼神,就足够让他们把手再搓掉一层皮。
给皇帝送餐的小太监,如果端盘子的姿势不对,导致手指离餐盘边缘太近,都会被立刻拖下去打板子。
在朱棣的铁腕之下,紫禁城的卫生标准,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
而这种惜命到极致的紧张感,在始皇帝的咸阳宫,则演变成了一种近乎荒诞的仪式。
嬴政用膳,布菜的宫女离桌案足有三丈远。
她们用一种特制的、长达两丈有余的纯银长箸,颤颤巍巍地将菜肴夹到皇帝的盘中。
每一道菜,都经过了反复的蒸煮,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风味。
嬴政面无表情地咀嚼着软烂的肉块,味道如同嚼蜡。
但他不在乎。
只要能活下去,只要能等到天幕揭示更多长生的奥秘,别说食物难吃,就是吃土,他也能甘之如饴。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空旷的大殿,所有侍从都远远地站在角落,不敢靠近他十丈之内。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寂感笼罩着他,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安全感。
他,始皇帝,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与那些看不见的妖魔作战。
各个朝代的宫廷,因为同一个源头的信息,陷入了同一种“惜命”的狂热。
而在这场自上而下的卫生革命中,一个过去长期处于附属地位的机构,正悄然崛起,逐渐站到了权力的中心舞台。
太医院。
他们掌握了“杀菌”的知识,他们负责监督“甘露”的生产,他们定义了皇帝身边一切的“洁净”标准。
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扼住了一位帝王生命线上最脆弱的咽喉。
这股新生力量的崛起,打破了宫廷中原本微妙的权力平衡。
那些习惯了掌控一切的丞相、大将军、中书令们,忽然发现,在“龙体安康”这个至高无上的理由面前,他们的一切权谋和影响力,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一场围绕着“生命”与“权力”的暗流,已在各个王朝的深宫之中,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