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钢笔转动的通稿之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所以……只要对比她进场时间和干衣速度,就能证明她根本没时间换衣服?”

    “聪明。”

    他挂了电话,继续写通稿。

    第五页,插入一张自制示意图:左边是“理想中的意外泼水”,水滴自由落体,分布均匀;右边是“现实中的定向泼洒”,水迹呈扇形放射,集中攻击大腿外侧。

    配文:“如果你觉得这像P的,建议去补补高中物理——或者,直接问问苏然姐,她拍戏时有没有专门练过手腕发力?”

    第六页,附上一段代码截图(伪装成技术分析):

    “通过OpenCV对画面进行光流分析,得出液体初速度为1.8m/s,发射角32°,落地点偏差小于2cm——这精度,奥运会射击冠军看了都得喊一声师父。”

    他越写越顺,干脆加了个彩蛋章节:

    《碰瓷行为学入门指南》

    1. 水杯必须透明,方便观众看清水量;

    2. 袖口要卷起,露出“无意”的手腕动作;

    3. 泼完立刻退半步,避免溅到自己——这是专业选手和业余爱好者的分界线。

    写完他自己都笑了:“这哪是通稿,这是娱乐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手机又震,小唐发来消息:【数据拿到了!正在传您邮箱,密码是‘lzzybdmp’】

    他瞥了一眼,输入密码,文件夹打开,B03_220415_clean 里面整整27段原始视频,时间戳连续,无剪辑痕迹。

    他点开其中一段:顾晚舟走进B厅,裙摆还在滴水,地面留下一串清晰水印。

    红外测温显示室温22℃,湿度45%,座椅材质为防水科技布——但系统日志清楚记录:“检测到液体渗透,启动局部烘干模式,预计干燥时间:6小时。”

    “六小时。”他冷笑,“节目组想让我们相信,一件湿裙子,四十分钟后就干了?还是说顾晚舟自带太阳能烘干功能?”

    他把这段视频拖进通稿,做成动图嵌入文档,再附上一句:

    “友情提示:下次伪造‘迅速恢复’场景,请先把座椅烘干系统关了,不然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文档终于写完,共18页,图文并茂,逻辑闭环,毒舌与证据齐飞,梗图共数据一色。

    他保存为PDF,命名:【反击弹药-请勿提前发射】。

    刚合上电脑,小唐又发来消息:【陆老师,节目组刚发现备份数据少了,技术部在查日志……】

    他回得飞快:【让他们查。日志显示是内部IP下载的,账号是王导的,密码是他生日。顺便,告诉他,他昨天私聊苏然说‘这波能爆’的记录,我也截了屏。】

    对方秒回一个“???”。

    他靠进椅背,钢笔又转了起来,在指尖绕了三圈,稳稳接住。

    这场仗,从顾晚舟甩出那张支票就开始了。

    钱是引信,湿裙是证据,而他写的这篇通稿——

    是装在热搜发射井里的东风快递,只差一个按钮。

    他闭眼三秒,脑子里三条热搜词条依然清晰,没消失。

    48小时,倒计时正常运行。

    睁开眼,电脑屏幕亮着,文档静静躺在桌面,监控视频正在后台转码。

    下一秒,邮箱弹出新通知:小唐上传了最终版素材包,压缩文件名叫——

    “等您说‘放’”。

    他没动鼠标,也没点发送。

    钢笔在指尖停下,垂直立于掌心。

    窗外天还没亮,城市安静得像被按了静音键。

    他的手悬在触控板上方,指尖离“发送”按钮只剩半厘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