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没钱!(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马爱卿,眼下老奴已经伏诛,难道就不能趁着良机一举收复辽东失地,非得修筑这什么关宁锦辽防线么……”片刻之后,小皇帝望向满脸期翼的马祥麟,却是不由得一阵无奈苦笑。
没办法,自萨尔浒之战以来,大明在辽东消耗的钱粮,已是堪称天文数字了。
别的不说,就熊廷弼经略辽东的十四个月里,朝廷就向辽东发放了七百多万两白银。折算下来,一年就是六百多万两。
而这,还没算上从山东等地运来的大量粮食。
现在袁应泰开口就又是五百万两,而且还是每年五百万,朱由校哪里去弄这么多银子?
“启禀陛下,如今老奴虽已授首,不过建奴实力仍在。而我军自沈阳失守、浑河之战后,却是精锐尽失。”
“若想彻底剿灭建奴、收复辽东,眼下只能步步为营、重练新军……”
所谓的辽阳大捷,完全是建立在野猪皮被诛杀的基础上。建奴兵力的损失,其实却是有限得很。
马祥麟看着满脸为难的小皇帝,同样也只能苦笑着道出了辽东现状。
“那……那就不能少练点兵,或者降低些军饷。这每人每月三两银子,是不是太高了些?”
辽东明军精锐尽失摆在明面的事实,想要收复辽东,那就必须操练新军。
无奈之下,朱由校只能从新军规模和士兵饷银标准上打主意。
“陛下圣明!如今奴酋已死,依老臣之见,辽东编练个十万人马也就足够了。”
“至于军饷,哼,难道自古以来的那些名将,都是靠着银子来带兵的不成……”
就在朱由校话音刚落之际,刚刚传阅了袁应泰请饷奏疏的方从哲、刘一璟等内阁大臣,此刻也是再次出言附和了起来。
没办法,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比起年轻的小皇帝来,真正当着大明家的他们可是更清楚,这份请饷奏疏的口开得有多大。
就拿辽东来说,李如松时期享受特殊待遇的‘家丁’,一年的饷银也不过才十七两六。
即便是以高薪著称的戚家军,战兵一年的军饷那也才十八两而已。之前熊廷弼经略辽东,便是按此标准制定的。
而现在,马祥麟带来的‘关宁锦辽’防线计划,却是直接把这军饷待遇足足翻了一倍,你他娘确定不是在敲朝廷的冤大头?
‘特喵的小皇帝年轻不懂,你们这些自诩为国家柱石的家伙也不懂么?’
‘身为国家大臣,不想着怎么为国家开辟财源,却是整天尽他妈的在节流上打主意……’
马祥麟看着拿小皇帝做挡箭牌的几个内阁大臣,顿时忍不住在心中一阵鄙夷腹诽。
要知道,自隆庆开海以来,每年流入大明的银子,那可是占了世界白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结果现在倒好,堂堂当世最强王朝,却是连每年几百万两的军费都拿不出来。
这要是换成人鞑清,只需随便派个奴才去江南转上一圈,别说区区几百万两,就是上千万两都能给你轻松弄来。
“陛下、诸位阁老,末将在辽东之时,曾听建奴狂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