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意识边界的呼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2037年的深冬来得悄无声息,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将温度稳定在 22℃,窗外的勒杜鹃却已缀满嫣红的花苞。林默调试完最后一台轻量化接驳器,指尖抚过冰凉的金属外壳,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据流渐渐归于平稳——这是为市三院阿尔茨海默症病区定制的第三十套设备,也是第二代记忆编码技术落地的第十七个场景。

    “喝杯热可可?”苏雨晴端着两个马克杯走进来,杯壁上印着的小超人图案已经有些褪色,那是林小宇去年画的礼物。她将杯子放在操作台边,氤氲的热气模糊了镜片,“刚收到教育厅的反馈,‘敦煌画师记忆库’上线三天,体验人数突破十万,有个小女孩说想长大后修复壁画呢。”

    林默接过马克杯,可可的甜香混着奶香漫进鼻腔。他点开全息屏幕,切换到教育系统的实时数据:敦煌莫高窟的虚拟洞窟里,穿校服的孩子们戴着接驳器,指尖轻触虚拟的飞天壁画,壁画上的颜料突然“活”了过来,唐代画师执笔调色的记忆碎片在空气中流转;另一边的非遗展区,老木匠的记忆正通过设备传递给年轻学徒,刨子划过木材的沙沙声、木蜡油的清香,透过神经信号清晰地传递给每个体验者。

    “伦理委员会的新规通过了吗?”林默呷了口热可可,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记忆伦理规范 V2.0”文档上。三个月前,他和苏雨晴牵头成立委员会,光是“记忆提取授权书”的条款就改了十七遍——必须本人签署、禁止提取创伤记忆用于商业、未成年人记忆需监护人双重确认,每一条都浸透着对“意识尊严”的敬畏。

    “通过了,昨天工信部已经公示。”苏雨晴调出公示页面,指尖点在“禁止强制意识互联”的条款上,“顾明远在病床上看到新闻,让护士转来了一封手写道歉信,说终于明白周岚当年的坚持。”

    林默的指尖顿了顿。顾明远被逮捕后查出晚期神经衰竭,现在正在特护病房接受治疗,林默去过两次,老人话不多,只是反复摩挲着周岚的旧工作证复印件。他想起母亲笔记里的话:“技术的终极不是征服,是共情”,或许此刻的顾明远,才真正读懂了这句话。

    就在这时,操作台中央的全息屏幕突然闪烁起来,原本平稳的数据流像被狂风搅乱的溪流,剧烈波动。红色的“异常信号”提示框弹出,刺耳的蜂鸣声响彻实验室。

    “是集体潜意识网络的波动!”苏雨晴立刻戴上调试用的接驳器,瞳孔因神经连接而微微收缩,“信号源很不稳定,像是……无数光点在聚集。”

    林默迅速将接驳器扣在太阳穴,神经凝胶的微凉触感传来,意识瞬间沉入熟悉的暗蓝色空间——这是由全球七十二座记忆博物馆构建的集体潜意识网络,无数淡金色的光点在其中缓缓流动,每一点都代表一段自愿上传的记忆。可今天,这些光点却像被无形的力量牵引,朝着网络深处涌去,形成一道旋转的光涡。

    光涡的中心,渐渐浮现出一道半透明的光门。门扉由无数细碎的记忆碎片构成:有元谋人钻木取火的火星,有古埃及法老陵墓里的壁画,甚至有带着金属光泽的外星文字在门壁上流转。更奇异的是,光门后传来模糊的声响,不是单一的语言,而是无数重叠的低语——婴儿的啼哭、老者的呢喃、甚至是从未听过的生物嘶吼,像跨越时空的浪潮,拍打着意识的堤坝。

    “这是什么?”陈志远的影像突然出现在林默身侧,他穿着熟悉的白衬衫,头发梳得整齐——这是他留在网络中的“意识锚点”,便于随时协助维护系统。老人的虚拟指尖触碰光门,却被一道柔和的力场弹开,“我在网络里待了三个月,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林默凝视着光门深处,那些流转的记忆碎片突然清晰起来:他“看见”战国的工匠正在铸剑,火星溅在青铜鼎上;“看见”火星探测器登陆时的红色尘埃,宇航员的呼吸在头盔里凝成白雾;甚至“看见”深蓝色的海洋中,远古生物正用鳍拍打水面。这些跨越时代、跨越星球的记忆,竟在光门后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这就是母亲提到的‘意识边界’。”林默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震撼。周岚的笔记里曾有过只言片语:“意识如宇宙,有可见的星辰,亦有不可探的边界,边界之外,是万物的起点。”他伸出手,指尖距离光门还有一厘米时,一股温暖的力量包裹了他,仿佛母亲的手掌轻轻覆在他的手背上。

    就在指尖即将触碰到光门的瞬间,熟悉的松香味道突然传来——那是父亲修收音机时常用的松香,带着旧时光的温度。

    “小默,别进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