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嘉靖想通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孙维贤在孙府大开杀戒?”

    “看来孙家还真有人敢参与藩王谋逆啊!”

    当消息传入陆炳耳中,他马上判断出真相,语气里也不禁有些佩服。

    对待亲族挥起屠刀,不仅需要心狠手辣,更要有承担骂名的勇气。

    但确实能保住一部分家人。

    不然的话,真的有可能被九族消消乐。

    毕竟一位前任锦衣卫指挥使,参与到藩王谋逆的大案里,陛下是决计不会放过的。

    当然,孙维贤痛下杀手,陆炳可以允许。

    关键的是要弄清楚南直隶即将爆发的乱子,还有哪些藩王有不臣之心。

    所以算准了时辰,待得那边刚刚结束,陆炳就出现在了孙府后院。

    孙维贤一身血污,尚且来不及清洗,见到陆炳,当即拜下:“都指挥救命之恩,老夫感激不尽!”

    陆炳虚扶住,直截了当:“德辅兄不必多礼,南直隶事关重大,还需德辅兄相助!”

    “请都指挥随老夫来!”

    孙维贤在此前举起屠刀的时候,丝毫看不出年过半百的衰老之态,此时却特意多出了几分老迈的姿态,可以说作为前任指挥使,是十分懂事了。

    所幸他脚下半点不慢,进了书房,开启机关,走入密室。

    大户人家往往都有这类设计,尤其是孙氏世代锦衣卫,也需要这样的地方来存放隐秘。

    可陆炳随之走入后,依旧有些无语。

    孙家人将孙维贤软禁了快两年,自己都不换一个地方么?

    还真的不换。

    孙维贤轻车熟路地来到密室暗格前,指尖在某处轻轻一按,机关应声而启。

    他信手取出一迭泛黄的信笺,稍作翻看后,递了过来:“此乃诸藩与各色人等往来的密函,请都指挥过目!”

    孙维诚当然不可能以自己的名义,去和藩王联系,而是另有联络之人,但最后密信却保留了下来,更像是一种把柄。

    理由还冠冕堂皇。

    孙维诚在南镇抚司也有职位的,而锦衣卫确实有监察地方藩王的职能,因此保留信件,同样是一种工作的需要。

    陆炳郑重接过。

    信件的数目让人不安。

    果不其然,当真正拆开几封,细细看了后,他的面色顿时如阴云密布:“竟有如此多藩王府豢养方士……”

    实际上,明朝藩王勋贵招揽术士就是普遍现象,既为满足个人迷信需求,也为炼制丹药,以供纵欲。

    当年宁王朱宸濠,就有术士谶言促成造反,“术士李自然、李日芳,妄言其有异表,又谓(南昌)城东南有天子气”,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在库房堆铸永乐通宝钱币,试图通过天命说为起兵造势。

    这是请朱棣上身了。

    让造反成功的朱棣来造朱棣子孙的反,也够抽象的。

    按理前车之鉴在此,其余藩王应该不信术士了,可不然。

    如今的术士,依旧被各王府视作座上宾。

    不仅是先前怀疑的楚王,荆王、周王、潞王都有涉及。

    要么是藩王本人,要么是藩王的子嗣,都想求一个前程。

    甚至大咧咧地询问,有无天命,有何祥瑞等等。

    陆炳起初看得仔细,越往后越快,最后深吸一口气,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这是广撒网?”

    这种事情也能广撒网的吗?

    但孙维诚偏偏就这么做了。

    更可悲的是,藩王还真就上钩了。

    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一群百无禁忌的家伙。

    《大明律》对这群王爷而言,早就是一纸空文,世俗的道德约束,也没有了效用,甚至连天子都不得不遵从的礼法纲常,藩王都能踩在脚下,不屑一顾。

    因此明朝的宗室,多有弑父、弑兄、弑弟、辱母、辱祖母、逼奸,种种人伦不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哦,之前那个被海玥选中的楚王朱显榕,历史上就是被楚王世子,他的大儿子给锤死了。

    先是被楚王世子下毒酒,暗害未遂,后来楚王世子干脆带着一帮亲随,先用铜瓜猛砸楚王的头部,又让亲信一拥而上,活生生将楚王打死了。

    史称“楚藩宫变”。

    诸如这类离谱的事情不在少数,陆炳本就是藩王府出来的,当然更是清楚不过,因此极为头疼。

    相比起宁王那种私蓄兵马,掠夺钱粮的,这些藩王的所作所为,也不见得就是有谋逆之心,真要造反。

    问一问术士,寻一寻祥瑞嘛,有很可能就是日子过得太无聊了,在自家的王府里面作威作福惯了,将僭越之举作为寻找刺激的源头。

    ‘但陛下绝不容许!’

    ‘偏偏皇帝万万容不得这些……’

    两任锦衣卫指挥使,此时视线落在信件上,做出了一致的判断。

    孙维贤同样是服侍过嘉靖的。

    和前任王佐、继任陆炳都不同,他属于纯粹的过渡。

    心知肚明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