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香菇,杨柳书院(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丧着小脸,“我的木耳瘦肉羹…二哥怎么不晚点回来。”杨柳书院在南街尽头,刚接近书院就听到院中传来起起落落的读书声。
门房接过信笺,请两人在侧亭稍候。
不到一盏茶功夫,出来一位身穿青袍中年男子,眉目清俊,目光清澈,光从面相来看孟鸢心里点头。
那先生展开信笺,很快弄清了来意,“我姓陈,收弟子必须要通过我的三个考验:一看经义,一看字法,再问一则时务。”
“《大学》开篇六句你可知是哪六句?”
周临安不假思索开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陈夫子不点头不摇头,捻起桌旁一支狼毫:“临王右军《乐毅论》两行。”
墨香一敛一开,少年腕稳力匀,起笔藏锋,收笔回锋。
陈先生看了半行,指尖轻轻一点:“这里写急了。”
陈夫子又把一张薄册推来:“河堤毁于夏潦,县中官银不足,若为先后?”
周临安略一沉吟,“安民为先,丁力分段,开仓借粟,募商捐输以抵赋。”
陈先生目光稍稍一亮。
书院她一个女子进入不方便,孟鸢闲着无事在街上闲逛,忽然听到有人喊:“小娘子?”
转头一看,是李府的管家,仍旧一派和气模样,手里拎着一个漆食盒。
李员外府不是在东巷口吗?
孟鸢面带惊讶:“李管事,你怎么在这儿?”
“替老爷给陈先生送几样小点。倒是你,怎么不在东巷口卖饼?我家小厮等到辰末,都没见你人影,老爷为了您那口馅饼连早饭都没吃。”
这话叫她有些过意不去。
孟鸢解释道:“我过两日要去渡口卖包子了。”
“包子?”李管家眼睛一亮,这次不是李员外想吃,是他爱吃的!
“老规矩,先给我留一笼,肉素各半。”
孟鸢想了想,委婉劝道:“包子现出笼最好吃,渡口离东巷口挺远的。”
“那有时间我一定去照顾你生意。”李管家遗憾的叹了口气。
两人正说着,门内书童来请:“陈先生请周公子入内。”
孟鸢退到旁边,心里却不由一紧。
院中,陈伯言把试卷与字帖并排放好,手指轻敲案面:“熟读经义,书法还略有不足,不过策论上还算有天赋,确实不错。”
周临安躬身:“多谢先生指点。”
陈伯言拈起赵夫子的信,淡淡一笑:“你若来我门下,先补两月《春秋》,字每日临半页,你可愿意?”
“学生愿遵教诲。”
陈伯言提笔,给门房写了一行签条:“周临安,可试读三月,束修从轻。”
末了加一句,“此生家境艰,姑且缓半月。”
周临安退出时,指尖还有些发热,走到外廊,与孟鸢对上眼,那一丝少见的轻快从他眼底掠过去又按下。
他将陈伯言写的签条递给她。
孟鸢带着周临安先去账房处问了书院束修与月课的细目,束修三百文,月课钱二百文,纸笔墨另计,又记下了先生讲学时辰、假日跟书院的规矩。
难怪寒门难出贵子,这才是最基础的课程,普通人哪读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