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市场风格突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因为那时候情绪数据源不稳定。”李阳接话,“现在我们有更完整的舆情采集体系。”

    “问题是,”陈帆缓缓开口,“我们总以为掌握了规律,其实只是记住了过去的答案。市场永远在进化,而我们的系统如果只学会复刻历史,迟早会被甩掉。”

    他说完这句话,办公室陷入短暂沉默。只有服务器风扇低沉的嗡鸣持续不断。

    李阳回到终端前,开始编写因子权重动态分配的核心算法。代码行一行刷新,调试日志不断滚动。他在入口处加入了多重校验机制,确保任何一次因子切换都必须经过验证流程。

    “第一版监测模块差不多了。”他说话时眼睛没离开屏幕,“IC值每小时更新一次,异常变动会推送到主控台。”

    周婷输入完最后一项预警参数,按下回车。大屏右下角多出一个小窗口,实时显示五个主要因子的当前有效性评分。市值因子的柱状图呈暗灰色,数值停留在-0.07。

    陈帆站在主控台前,手指轻敲桌面。他的视线反复扫过新上线的监控面板,像是在确认某个尚未显现的信号。

    “把过去一年的所有极端行情段重新跑一遍。”他对李阳说,“特别是风格突变的时间点,我要看这套监测机制能不能提前捕捉到转折。”

    “马上开始。”李阳启动回测任务,系统加载历史数据包,进度条缓慢推进。

    张远仍坐在原位,盯着旧策略与新模型的收益曲线对比图。两条线在前期几乎重合,但从三个月前开始分叉,新模型明显规避了最近一波回撤。

    “如果我们早两个月上这个模块……”他喃喃道。

    “没有如果。”陈帆打断他,“我们现在做的,是为了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

    话音落下,主控台突然响起短促的提示音。新上线的监测系统首次触发黄色预警——成长因子的IC值连续两期超过0.12,且科技板块资金流入强度达到阈值。

    李阳看了一眼来源标记:“信号来自今日午盘后的集中放量上涨,涉及十七只中小市值成长股。”

    “不是偶然。”周婷确认道,“资金路径清晰,节奏一致,背后有组织。”

    陈帆没有立即下令调整仓位。他调出这几只股票的股东名单变动记录,逐一看过去。

    三分钟后,他开口:“通知交易席,准备建立试验仓。”

    “多少?”

    “五百万额度,分三批打入。标的锁定在符合高研发支出、营收增速大于30%、且近期出现机构调研记录的公司。”

    “用新因子权重?”李阳问。

    “用。”陈帆盯着屏幕,“让系统记住这种感觉。”

    命令下达后,李阳在后台开启沙盒环境,将新策略映射到模拟账户同步运行。大屏左侧显示实盘操作,右侧则是基于新逻辑的预测路径。

    两者起初略有偏差,但在第三个小时后逐渐趋同。

    周婷在风控台增加了实时比对功能,将每一次系统建议与人工决策并列展示。她发现,在面对突发跳涨时,新模式更倾向于观察后续承接力度,而非立即追高。

    “反应变慢了。”她说。

    “不是慢。”陈帆纠正,“是学会了等待证据。”

    夜色渐深,办公室只剩几盏工作灯亮着。其他人陆续离座活动,唯有陈帆仍坐在主控台前,目光锁定在最新一批进入观察池的候选股上。

    其中一只医疗设备企业刚刚发布新型检测平台,股价午后直线拉升。系统根据成长性评分将其纳入推荐列表,但融合层因流动性不足暂时压下了买入指令。

    李阳注意到这个细节,特意放大了决策日志。

    “它在权衡。”他低声说。

    陈帆没回答。他正看着另一组数据——这只股票的背后,已有三家券商在二十四小时内出具买入评级,全部提及“技术突破”和“进口替代”。

    他伸手移到键盘上方,准备手动介入。

    就在这时,主控台再次响起警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