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被时光掩埋的秘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陈帆按下接收键的瞬间,终端屏幕上的加密通讯自动展开。一行字符缓缓浮现,随即被系统拦截并转入隔离分析环境。李航立刻调出协议解析窗口,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追踪数据包的拆解路径。周婷则同步启动日志回溯程序,比对近期所有异常通信的特征。

    “不是常规格式。”李航低声说,“编码结构接近早期金融电文标准,但加入了多重时间戳混淆。”

    陈帆盯着那串跳动的字符,没有说话。他想起昨夜收到的那份《华尔街日报》扫描件——纸张边缘泛黄,油墨已有些剥落。就在刚才,他在查看原始档案时,注意到其中一页夹层有异样的痕迹。

    “把报纸原件拿过来。”他对周婷说。

    周婷起身走向资料柜,从编号A-107的文件盒中取出那份旧报。她将纸张平铺在扫描台上,调整光源角度。果然,在第三版右下角的折痕深处,有一片模糊的暗色印记,像是被反复折叠后压入纤维的残墨。

    “这不是印刷错误。”她放大图像局部,“点和短线排列有规律。”

    李航暂停了通讯分析任务,转而调取图像增强模块。他导入一段基于胶片修复原理的处理脚本,逐行扫描该区域。经过六轮迭代,原本断裂的痕迹逐渐连成清晰序列:短、长、短;短、短、长;长、长、短……

    “摩尔斯码。”他说,“但密度太高,不像公开信息。”

    陈帆凑近屏幕,“先别管内容,查时间。这份报纸是1999年12月31日刊发的,和刚才那条加密通讯的时间戳差不到七小时。”

    周婷立即切换至元数据分析界面,提取通讯包中的嵌套时间标记。她发现发送端使用的时区校准方式与北美东部标准完全一致,且精确到秒级偏差。“同一时期的技术习惯。”她喃喃道,“也许不是巧合。”

    李航开始手动标注图像中的点划组合。前两组信号对应字母“M”和“A”,接着是“N-H-T-T-N-C-S”。他停顿了一下,“这不像单词,倒像是缩写。”

    “Manhattan Clearing Syndicate。”陈帆忽然开口,“1999年底注销的一家清算代理机构,专门处理中小型券商的托管业务。”

    李航迅速检索历史名录,确认这家机构确实在当年十二月末终止运营。更关键的是,其客户名单中包含多家后来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集体倒闭的经纪公司。

    “继续破译。”陈帆说,“看看后面有没有资产条目。”

    接下来的三十分钟里,三人轮流核对每一组符号。由于部分油墨脱落,某些字符存在歧义,他们不得不结合当时常用的金融代号规则进行推演。最终,一段完整的清单浮现出来:

    FED-NY-CUST-7 / SECURITIES: 4.7M @ NVS-AQ / STORAGE-ID: XG-991231

    COMEX-RESV-BLK / COLLATERAL: 12T GOLD-FUT / HOLDING-LK

    ICCC-TRST-VL / EQUITY-LINKED: 389K SHARES OF WEBX, DUE-DECAY 2001

    “NVS-AQ、WEBX……这些代码我见过。”周婷翻出数据库记录,“都是1999年第四季度短暂上市又迅速退市的科技股,市值最高时超过五十亿,但实际营收为零。”

    李航将这三条记录手工录入测试沙箱,触发系统底层的仓单追踪模块。片刻后,红色预警弹出:“检测到三项未披露库存记录,关联当前五家核心担保企业质押路径。”

    陈帆皱眉,“什么意思?”

    “意思是,”李航调出抵押品流向图,“这些二十年前就被认定作废的证券,现在正作为有效资产出现在三家上市公司的交叉担保链中。估值依据还是当年的收盘价乘以流通股数——可那些股票早就归零了。”

    房间陷入短暂沉默。

    周婷重新打开纳斯达克1999年Q4结算备份日志——这是她早前通过校园网档案馆获取的非公开数据。她输入第一条记录中的交割编号XG-991231,系统返回一条确认信息:该笔证券确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