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章 龙出浅滩,风起平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开往平江县城的中巴车,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公路上颠簸前行。

    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从连绵的青山,到熟悉的镇口石碑,再到一排排低矮的农房,一切都在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彻底模糊,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再见了,清溪镇。

    陈铭靠在椅背上,目光平静地望着窗外,仿佛只是在看一幅寻常的风景画。

    坐在他身旁的林薇,却显得有些拘谨和兴奋。

    她已经换上了一身得体的便装,头发也精心梳理过,整个人虽然还有些放不开,但眉眼间那股压抑的阴霾已经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亮光。

    “陈哥,县城……我还是第一次来,听说比我们镇上繁华多了。”林薇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向往。

    “嗯,会习惯的。”陈铭收回目光,淡淡一笑。

    习惯?

    对他而言,何止是习惯。

    那座名为平江的县城,是他前世蹉跎了整整十年青春的地方,是他所有噩梦与屈辱开始的源头。

    那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深深刻在他的骨血里,每一次呼吸,似乎都能闻到那里独有的,混杂着压抑与欲望的空气。

    随着中巴车驶离乡道,汇入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窗外的景象开始变得不同。

    高楼渐渐多了起来,路边的广告牌也变得光鲜亮丽。

    当那座标志性的,顶着一个巨大钟表的“平江县百货大楼”映入眼帘时,陈铭的瞳孔,不易察察地收缩了一下。

    他的金手指,那沉睡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数据库,像是被一把无形的钥匙瞬间激活。

    无数尘封的画面,如同决堤的潮水,汹涌而来。

    ……

    那是许多年前,同样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

    二十六岁的陈铭,刚刚从乡下被提拔到县府办,意气风发,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

    他被分配给了时任县府办副主任的张建,做他的联络员。

    张建比他大十岁,平日里总是笑呵呵的,待人亲切,一口一个“小陈”,拍着他的肩膀说要好好培养他。

    年轻的陈铭对此深信不疑,感激涕零,将他视为自己的恩师和领路人。

    直到那一次。

    县里要向市里申报一个至关重要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县”项目,申报材料的撰写任务,落到了张建头上。

    张建把这个担子,交给了陈铭。

    整整一个星期,陈铭把自己关在资料室里,熬了七个通宵,查阅了无数资料,结合自己下乡的经验,呕心沥血地写出了一份近三万字的详实报告。

    报告交上去的那天,张建拿着那份厚厚的文稿,用力地拍着他的肩膀,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

    “小陈,写得好!太好了!思路清晰,数据扎实!你放心,你的功劳,我一定会在主任和县长面前,给你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铭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声说着“谢谢主任,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两天后,县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项目申报方案的汇报。

    张建意气风发地走上台,打开投影,将那份报告的内容,一字不差地,当成了他自己的成果,侃侃而谈。

    从头到尾,没有提半个“陈铭”的名字。

    陈铭当时就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心一点点地往下沉,但他还在安慰自己,或许领导不喜欢在会上表扬具体的人,或许张主任会在会后单独向领导汇报。

    然而,汇报进行到一半,意外发生了。

    报告中引用的一组关于全县粮食产量的关键数据,被当场指出了一个极其低级,却又无比致命的错误。

    那个数据,比去年的实际产量,凭空少了一个“零”。

    这直接导致整个报告的立论基础,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主持会议的县长当场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指着张建的鼻子破口大骂。

    “胡闹!简直是胡闹!这么重要的报告,连最基本的数据都能搞错!你们县府办就是用这种态度来对待工作的吗?”

    全场死寂。

    张建的脸,“唰”的一下白了。

    他先是惊慌,但仅仅几秒钟后,他立刻做出了一副恍然大悟又痛心疾首的表情。

    他转过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