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短暂交锋(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何雨柱看着他们一个个表演,心里越发冷静。这些人的嘴脸,他早就看透了。指望他们帮衬?不如指望太阳从西边出来。第二天上午九点多,考察组果然来了。由劳资科的周科长带队,工会王大姐和一名职工代表跟着,一共三人。院里的人早就得到了消息,家家户户门窗大开,主妇们假装在门口摘菜洗衣,男人们则聚在一起下棋聊天,眼睛却都偷偷瞟着中院。
周科长是个面色严肃的中年人,先是在院里转了一圈,看了看公共环境,然后径直走向何雨柱家。何雨柱早已等在门口,神色平静地将三人让进屋。
屋里陈设简单,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地面扫得发亮,桌椅擦得一尘不染,床铺上的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唯一的窗户擦得透亮,虽然窗纸有些旧,但破损的地方都仔细补贴过。墙角堆着些杂物,也码放得整整齐齐。整个屋子虽然狭小,却透着一股清贫但绝不邋遢的硬气。
周科长仔细看了看屋角因潮湿泛起的墙皮,又摸了摸有些冰凉的墙壁,点了点头,没说什么。王大姐则关切地问:“何师傅,这屋子冬天冷不冷?夏天潮不潮?”
何雨柱如实回答:“冬天烧炉子还行,就是漏风。夏天是挺潮的,被褥容易发霉。”
考察组在屋里待了十几分钟,问了些基本情况,做了记录。整个过程公事公办,气氛还算正常。
从何雨柱家出来,周科长按照程序,开始走访邻居。这才是最关键的环节。
首先被问到的是阎埠贵。阎埠贵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推了推眼镜,一脸公允:“何雨柱同志啊,工作上是没得说,厂里标兵!在院里嘛……平时话不多,但为人还是正直的,没什么大毛病。”他这话,听着是夸,实则避重就轻,重点强调了“话不多”、“没什么大毛病”,潜台词就是邻里关系淡漠,算不上融洽。
轮到刘海中,他挺着肚子,官腔十足:“何雨柱这个同志,技术是过硬!就是脾气有点倔,有时候不太合群,跟我们这些老同志缺乏沟通。当然啦,年轻人嘛,可以理解。”他巧妙地把“不合群”的帽子扣了上来。
问到贾家时,秦淮茹低着头,绞着衣角,声音细弱:“柱子……何师傅他……人挺好的,以前没少帮衬我们家……”她话没说完,贾张氏就在屋里尖着嗓子插话:“好什么好!打伤我孙子的事怎么算?一点人情味都没有!”考察组的人皱了皱眉,记录了几笔。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大茂。他被问到时,居然一脸“诚恳”地说:“柱子哥这人吧,本事是有的,就是有时候……可能不太注意方式方法。以前跟我有点小误会,不过都过去了。我相信他本质不坏。”他这话,看似大度,实则阴险地坐实了何雨柱“脾气不好”、“与人有过节”的印象。
王大姐听着这些七嘴八舌、明显带着个人情绪的评价,脸色有些不好看。周科长始终面无表情,只是飞快地记录着。
最后,考察组来到了后院易中海家。一大妈开的门,易中海“虚弱”地靠在床上,盖着被子。周科长询问他对何雨柱的看法。
易中海咳嗽了几声,气若游丝般说道:“周科长,王主席……我病了这些日子,院里的事不太清楚。傻柱……何雨柱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手艺好,能为厂里做贡献,是好事。就是……唉,年轻人,容易冲动,有时候听不进劝,邻里相处……可能欠缺些经验。希望组织上多帮助、多教育他……”他这番话,看似语重心长,充满“关怀”,实则把何雨柱定性为“冲动”、“不听劝”、“缺乏相处经验”,几乎否定了他的为人处世。
考察结束了。周科长三人没有表态,收拾好记录本,离开了四合院。
院里的众人看着考察组远去的背影,心思各异。阎埠贵暗自得意,觉得自己说话有水平;刘海中觉得显示了权威;许大茂阴笑着;贾张氏觉得出了口恶气;而易中海,则靠在床上,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何雨柱站在自家门口,看着空荡荡的月亮门,目光深沉。他清楚地听到了那些“评价”,每一句都像淬了毒的针。但他脸上没有任何沮丧或愤怒,反而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
这场考察,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剿。很好,所有的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这样也好,省得他一个个去揪。他倒要看看,在绝对的实力和事实面前,这些魑魅魍魉的鬼蜮伎俩,能有多大用处!
他转身回屋,重重地关上了门。接下来的等待,将决定很多事情。但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和这院里某些人的账,都得好好算一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