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为后世抢救下一些火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此为五蠹之首,国之大贼!”

    周峻纬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

    那股支撑着他的傲骨,在李斯冰冷而残酷的现实逻辑面前,被寸寸击碎。

    李斯缓缓站起身。“陛下已下明诏,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天下万事万物,皆要归于一统!所有与此相悖之法、相悖之言、相悖之学……”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绝然的寒光。

    “当,一、体、绝、禁!”

    三个儒生再也支撑不住,齐齐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李沐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可他的内衫早已被冷汗浸透。

    一体绝禁,这四个字,比任何刀剑都要锋利,因为它要斩断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是一个文明的根!

    李斯所说的,绝不仅仅是针对儒家。

    道家、墨家、农家、阴阳家……诸子百家,但凡不符合大秦法、术、势核心理念的学说,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化为灰烬。

    不行!绝对不行!

    一个念头,在李沐的脑海中疯狂燃烧。

    那些典籍,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

    它们可以被辩驳,可以被超越,但绝不该以这种方式被彻底抹杀!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他必须做点什么。

    即便无法拯救所有,也要在这场文明的浩劫中,为后世抢救下一些火种!

    第二天,李沐以考察南阳陶器、为太医署采办药瓮为由,来到了宛城的市集。

    他亲自挑选了十几个肚大口小的黑色大陶瓮,付了钱,让店家直接送到他的住处。

    从那一天起,李沐的生活变成了两部分。

    白日里,他依旧是那个勤勉严谨的太医署专司。

    他带着随从,走遍南阳的山野,核定药材名称,绘制精密图谱,统一计量单位。

    他的工作无可挑剔,甚至让前来监察的郡守属吏都暗暗称奇。

    而当夜幕降临,他便会屏退左右,在书房里点亮一盏孤灯。

    他从随身携带的行囊中,取出早已备好的竹简和刻刀,开始一项秘密而伟大的工程。

    他誊写的,并非医书。

    诸子百家的言论,那些他前世耳熟能详的句子,此刻正通过他的手,一笔一划,被重新镌刻下来。

    为了绝对保密,他没有使用秦国通用的小篆,而是全部采用了笔画繁复、外人难以辨认的楚国文字。

    这是与时间的赛跑,是在屠刀落下之前,抢救文明的瑰宝。

    每一片竹简的完成,都让他感到一阵心悸与慰藉。

    巡行南阳、三川的差事,终于到了尾声。

    在返回咸阳的前夜,李沐借口月色正好,独自一人带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然离开了驿馆。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在距离咸阳百里之外,渭水河畔的一处隐秘的河湾,他停下了车。

    这里是他来时就早已看好的地方,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旁边还有一棵巨大的歪脖子柳树作为标记。

    他跳下马车,从车上搬下一个又一个沉重的陶瓮。

    他用随身携带的工兵铲,在柳树下奋力地挖掘着。

    当坑挖到足够深时,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十几只装满了竹简的陶瓮,一个个放入坑中,仔细地码放整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