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试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年深日久,也是老大一块,看着都心疼,可人力物力投入太大,不如直接开采新煤来得划算。”

    “现在我们转变思路,发动职工家属——当然,这跟井下挖矿的工人同志是两码事,重体力活还是男同志干嘛。

    成立了个临时筛选队,把那些矸石堆都快翻了个遍,硬是把这些‘宝贝’都给捡了回来!

    积少成多,这量就体现出来了!

    这也多亏了咱们职工和家属觉悟高,有主人翁精神!”他再次巧妙地将技术性问题转化为思想觉悟的体现。

    马保华的描述,坐实了“回收”难以直接利用的碎煤、煤粉。

    陈朝阳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但这一次,他的赞许里包含了一层更深的意思。

    他点了点头,用一种仿佛被启发、看到新可能的语气说道:

    “嗯,精打细算,颗粒归仓,这种爱矿如家的精神确实非常好,值得表扬。

    看来你们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方面,是做足了文章。”

    然而在这赞许之下,他的思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盘算着。

    马保华这番关于“筛选回收”的炫耀,在他心中激起了清晰的涟漪。

    “碎煤、煤粉……回收率提升……” 这几个词在他脑中碰撞,瞬间与金陵机器厂那劣质煤燃烧不充分的炉火景象联系在一起。

    一条原本模糊的链条陡然变得清晰,这些被‘回收’的低热值煤粉,唯一的去处,就是被掺入计划调拨的煤炭里,送往苏南!

    马保华这是在公然将掺假行为包装成生产成绩。

    看穿了这一点,一个更具前瞻性的念头随之浮现。

    “他还在为这点掺假的蝇头小利沾沾自喜,却不知道,这些被他视为鸡肋的煤粉,若能制成蜂窝煤,其价值和清洁程度将远超他的想象。”

    陈朝阳的思绪短暂地飞跃到了不久后那种带孔的煤饼上,这是他在后世资料中见过的,能极大改善民用燃料效率的东西。

    历史中个别极少数地区已经有了这个理念苗头,但真正规模化扩大化,应该在60年代以后了……

    但这个念头,立刻被他转化为一步试探的棋。

    用这个‘蜂窝煤’的点子探探他的底。

    若他真有半分公心,必会追问详情;

    若他心思全在如何掩饰勾当上,则只会敷衍了事。

    这既是一次技术层面的点拨,更是一块试金石,能瞬间试出马保华的真实重心何在。

    同时,一个更长远的规划也在他心底埋下种子。

    这个技术简单实用,若能在大兴乃至汉东推广,不仅能解决民用燃料短缺,更是真正变废为宝。

    不过,这要等到彻底清除这里的脓疮之后了。

    心念电转间,他已打定了主意。

    于是,他话锋恰到好处地一转,抛出了那个看似随意的建议:

    “马矿长,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我。

    这些碎煤、煤粉,热值低,直接烧确实不好用,还容易浪费。

    不过,我前段时间好像在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