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暗流与明枪(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骗取她哥哥的感情和郭家的财富。更糟糕的是,为了给她那所谓的“反映伦敦华人真实生活”的电影剧本寻找素材,她没事就混迹在唐人街的餐馆和超市,竟机缘巧合地结识了自小在那里长大的黄艾伦,并惊异的发现了我与黄家的关联。两个同样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女孩,迅速嗅到了彼此身上同类的气息,像找到了同盟一样,很快热络起来。
黄艾伦在郭美婷面前,极力扮演着一个家境小康、受过良好教育、却因“心机表妹”鸠占鹊巢而备受委屈的善良形象。她添油加醋地描绘我的“忘恩负义”——说我刚到伦敦时吃她家的、住她家的,转头就攀上了郭家,把她家人抛在脑后;她还渲染我的“攀附权贵”——说我故意在郭楠廷面前装可怜、扮柔弱,甚至偷偷模仿郭楠廷喜欢的风格穿衣打扮。她精准地投喂着郭美婷对“底层心机女”的所有想象与鄙夷,将我说成一个靠手段上位的、虚伪又贪婪的女人。
她们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闺蜜”,一起去购物、一起去看展览、一起在背后议论我。于是,我的日子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处处都是看不见的陷阱和明晃晃的嘲讽。
有时是郭美婷“无意”间在我面前,用流利的英语与郭楠廷讨论着纽约某个顶级画廊的拍卖,说她看中了一幅毕加索的素描,想拍下来装饰自己在洛杉矶的公寓,目光却斜睨着我,仿佛在确认我是否听得懂这些“上流社会”的话题,是否会因为听不懂而感到窘迫;有时是她们“好心”邀请我参加一些在私人会所或游艇上的派对,看着我穿着郭楠廷为我准备的礼服,却因不喜欢此类社交而显得格格不入时,便会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带着怜悯与嘲弄的眼神,然后转身去和其他人谈笑风生,把我晾在一边;黄艾伦则会更“贴心”地在我耳边“提醒”:“茵茵,别忘了你是怎么来的伦敦,郭家这样的门第,不是我们这种人能高攀的。郭先生现在对你好,不过是新鲜罢了,别到时候摔得太惨,连回头路都没有。”
这些软刀子,不致命,却刀刀割在自尊上,让我如芒在背,坐立难安。郭楠廷似乎并未留意这些女孩间的小动作,或许他注意到了,却认为是小打小闹,无足轻重——在他的世界里,这些或许真的只是不值一提的琐事。郭焰廷会偶尔替我挡一下,比如在郭美婷嘲讽我时,他会笑着打圆场:“美婷,茵茵比你懂设计,你该多跟她学学,别总想着你的电影剧本。”但他那阳光般的性格,太过坦荡,难以穿透那两位女孩刻意营造的、黏稠的恶意,往往只能算杯水车薪。
就在我疲于应付这内外夹击,感觉自己快要喘不过气来时,小宇,那个曾在我最无助、最绝望时,偷偷塞给我地址、给予我温暖和庇护的东北男孩,找到了我。
那是一个傍晚,夕阳将南肯辛顿的街道染成了温暖的橘色。他站在洋楼外的梧桐树下,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和牛仔裤,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我以前爱吃的糖炒栗子。他看着我从车里下来,眼神里有种熟悉的、属于我们那个阶层的恳切与挣扎,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卑。
“茵茵,”他声音有些哑,似乎是犹豫了很久才开口,“我知道,我现在啥也没有,没读过大学,没本事,配不上你。但郭家……那地方太深了,他们那些人,跟咱们不是一路的。他们玩的是新鲜感,不会动真格的。你别陷进去了。”
我静静听着,心中并无涟漪,只有一种深切的悲哀。我们曾站在同一片泥泞的土地上,一起在餐馆后厨打工,一起吐槽黄家人的刻薄,可如今,却似乎已隔了千山万水。他不懂我对设计的热爱,不懂郭楠廷给我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也明白,他说的是实话,郭家的世界,确实不是我轻易能融入的。
“跟我处对象吧,茵茵。”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我,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勇气,“等我再攒点钱,咱们就回国,回东北,或者去福建,开个小馆子,像你爸爸一样有几样拿手菜。我颠勺,你算账,日子肯定能过好!总比在这儿……看人脸色强。”他最后几个字,说得艰难,眼神里满是期盼。
我看着他,心中充满感激。这份不带任何算计的、纯粹的关心,是在这冰冷都市里难得的温暖。但是,也仅仅是感激。我摇了摇头,声音轻轻却坚定:“小宇,谢谢你。真的。你是个好人,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我对你,没有那种感觉。”
他眼中的光,像被风吹灭的蜡烛,瞬间黯淡下去,只剩下受伤和固执的不解。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苦笑了一下,把手里的糖炒栗子塞给我:“天冷了,吃点热的。你……多保重。”说完,他转身就走,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显得格外孤单。
然而,更让我心力交瘁的是,哥哥家栋不知从哪里知道了小宇的心意,他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赞同。在他周末来看我时,他坐在我房间的书桌前,语重心长地劝我:“茵茵,小宇这小伙实在!肯干!知根知底!他是真心实意对你好!不比那些有钱人家的少爷,心思深似海,你摸不透他们在想什么!你跟着他,过安稳日子,哥就是死了,也闭得上眼!”
“哥!”我打断他,胸口堵得发慌,眼泪差点掉下来,“感情不是谁好就能在一起的。我不爱他!我把他当哥哥,当朋友,仅此而已!”
“爱?”家栋仿佛听到了什么荒谬的词语,皱着眉,语气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茵茵,你醒醒吧!生活不是小说,不是电影!哪来那么多爱不爱?生活是柴米油盐!是踏踏实实!郭家那个火坑你看不清吗?他们家的人,怎么可能真心待你?找个真心待你、门当户对的人过日子,有什么不好?”
“门当户对……”我喃喃重复着这个词,只觉得无比疲惫与讽刺。在郭家兄妹眼中,我是需要被鄙夷和清除的底层;在小宇和哥哥看来,我与郭家少爷们的接触,又是痴心妄想的攀附者。我这朵无根的茉莉,似乎在哪一边,都找不到可以安然栖息的土壤,只能在风中摇曳,左右为难。
哥哥的鼓励,仿佛给了小宇莫大的信心。他并未放弃,依旧会偶尔给我送些吃的,或者在我放学路上等我,固执地守候在他认为的“正确”道路上。他的关心,成了另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更加喘不过气。
我仿佛被困在了一个无形的牢笼里。一边是黄大卫和黑帮那未除的隐患,像暗流一样在看不见的地方汹涌;一边是郭美婷和黄艾伦联手的明枪暗箭,冷嘲热讽不断;一边是郭楠廷沉默的掌控与郭焰廷灼热的追求,让我在情感的漩涡里进退维谷;一边是小宇固执的等待和哥哥“为你好”的殷切期盼,让我在亲情与自我之间左右为难。
伦敦的夏日,天空依旧常常是那种暧昧的灰白,偶尔放晴,阳光也带着一丝疏离的凉意。我穿着精致的衣裳,画着设计图,出入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场所,看似光鲜亮丽,却感觉自己像一只被蛛网缠住的蝴蝶,越是挣扎,束缚得越紧。这浮华背后的冰冷与危机,像一颗定时炸弹,我不知道它何时会真正爆发。而我,又该如何在这层层包围的漩涡中,寻得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路,让这朵饱经风雨的茉莉,真正找到可以扎根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