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宋儒圣周敦颐,杨家将抵达大兴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她更明了如今这九座城真正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帷幕。

    群雄汇聚,阻止大隋。

    如果失败,九老还活着的几位大概率也会陨落。

    而与国运和大阵相连的丈夫杨坚与儿子杨广,都会死去。

    他们输不起!

    但这些敌对的力量如今汇聚一起时,太强大了!

    结果会如何,她无法预料。

    但是她希望,一定要成功!

    想着,她从自己的衣袖中拿出了一支签,指腹不断的摸着签上所写的两个字“大吉。”

    这是她昨晚求的签……

    在这种时刻求到大吉的签……可不是个好征兆。

    物极必反!

    萧皇后看着独孤伽罗的手中的签词写着“大吉”二字,反倒是高兴的笑了起来。

    “大吉!”

    “想必这次,我们大隋定能涅槃重生!”

    太后独孤伽罗喉咙动了动,想吐露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不自觉的轻叹了一声。

    如今大隋的九座大城,全部关闭城门,自然也包括防护最强的都城大兴城。

    大兴城内军队众多,同时大兴城外四方城门前,分别有将军带领军队防护。

    马蹄声震天,大宋旗帜高挂,五千骑兵从远方出现。

    两匹大马拉着战车,行于骑兵之前。

    战车之上,大宋另一位儒圣周敦颐赶到。

    作为儒家理学的开创者,精通儒释道三家的周敦颐,很早前就算出大隋有巨变发生,是伤及大宋的巨变!

    因为不确定,但以防不测,他暗中通知了大宋最强兵家的杨家。

    他们分兵两路,其中两位杨家将军跟随他,与他的亲卫骑兵最先赶到了大兴城外。

    另一路杨业大将军带领其他五位儿郎,带领杨家骑兵,当前还未赶来。

    不过,如今大隋兵力凝聚在九座大城,全国布防空虚,周敦颐算着他们应该也快赶到了。

    大兴东门。

    秦叔宝与李元霸带兵守护。

    他们自然与这位儒圣打了个照面,目光也齐刷刷地落在了此次周敦颐所率的队伍上。

    这支队伍人数虽不多,却个个精锐无比。

    尤其是战车旁,两位骑在马匹上的年轻将军,更是引人注目。

    杨业之子,杨家大朗杨延平,手执一杆屈卢浑金枪,气势强大无比,如一条张牙舞爪的金龙,欲要冲天而起。

    杨业之子,杨家二郎杨延定,手执一杆八宝赤金枪,宛如一只矫健敏捷的猛虎!

    他们是杨家将军,但同时皆拜于周敦颐的儒家门下,兵道与儒道同修。

    周敦颐对他们也是极为看重,自然这次变局,带上了两位学生。

    此刻,秦叔宝身着一袭银白铠甲,执双手锏,稳坐战马上,脸上写满了英勇无畏。

    李元霸手执双锤,骑着一批高头大马,凶悍无比。

    他们身后是各自率领的骑兵,镇守着东门!

    国运破碎,作为都城的大兴城自然也受到了影响,如今大兴城内透沉沉着暮,仿佛四周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他们不明白为何国运龙脉完整后突然再破碎,但是他们明白,守护大兴城,守护大隋!

    大兴城厚实的城墙之上,那一面仿佛能够遮天蔽日的大旗,恰似一座沉重的山岳,压在所有人的头顶,随着狂风猎猎作响!

    大隋战旗!

    不惧强敌!

    李元霸在看到来者时,双手如同铁钳一般紧紧握着双锤,整个人犹如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兴奋!

    如今的他,已成为邓紫阳的得意弟子,得到了邓紫阳的真传,功力之深厚,远胜往昔!

    秦叔宝深知周敦颐的身份,便示意李元霸暂时按兵不动。

    秦叔宝凝视着周敦颐的出现,感慨道:“真没想到,竟能在此处遇到前辈,大宋与大隋向来交好,前辈是来助我大隋渡过难关吗?”

    周敦颐虽是大宋人,但开创儒门理学,是名满天下的儒圣。

    秦叔宝研读儒家典籍,自然也看过周敦颐的著作。

    只是目前来看,来者不善。

    若不是今日的局面,他们也不会兵戈相见。

    周敦颐一身正气,像山岳般巍峨,义正词严道:“我自是来助大隋走出困顿。小友,我观洛阳方向血光冲天,有极大人祸。”

    “如今的大隋逆天而行,遭来天罚,只会让更多人陷入为难,造成名不聊生,实为不智。”

    “若是继续下去,那必定会损伤更多人命,人祸太重,有伤天和。”

    “继续拼下去只会如飞蛾扑火,既已步入穷途末路,当及时悬崖勒马才是。”

    听着周敦颐那刚正不阿、铿锵有力的话语,犹如洪钟大吕,震撼人心。

    秦叔宝却是不为所动,全身血气翻涌,使得他一身银甲仿佛变成了赤色。

    他微微一笑,摇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既生于大隋,大隋便是我目地。”

    “君子当保家卫国,死而无关,我们并无过错。如今入侵我大隋的人,才是造出这人祸的元凶。”

    “前辈,您应该劝解他们离开大隋,自然没有人祸,不再伤天和。”

    周敦颐无奈地长叹一声。

    他素来厌恶杀戮,若能劝降他人,他定会选择这条道路。

    尤其原先大宋和大隋交好。

    但是……如今他已经看出了。

    大隋是想造护国大阵,从此立于不败。

    如果任由大隋成功,那将是包括大宋在内其他所有皇朝的灾难!

    可惜,对方已然做出了抉择,那没办法了。

    “小友,大隋如今逆天而行,自掘坟墓,害人害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必如此执迷不悟?”

    秦叔宝坚定道:“前辈,我修兵道,为兵者,为建功立业,为护国护家,护父母。我今守护大兴都城,别无过错,自无执迷。”

    “若是您的大宋都城如今遭遇危机,您处于如今的我的位置,您又会作何选择?”

    周敦颐稍作思忖,缓缓开口道:“小友,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岔思难,见得思义。”

    “有因自有果,是大隋文帝先要让大隋利于不灭境,自当危害九州所有皇朝,才有如今大隋的危机。”

    “你放下执迷,杨坚放下执迷,整个大隋放下执迷,自然没有今日这场灾难。”

    秦叔宝摇头道:“前辈,道不同,不相为谋。”

    “军阵,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