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完成小研究?模糊关联的数学模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工而成的基板,是器件制造的基础平台,需具备高纯度、晶体质量优良、热导率适宜等特性,其材料特性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

    比如,硅、砷化镓、碳化硅等衬底材料,都分别对应着一种半导体制造方向。

    张明浩详细了解了半导体制造技术,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

    半导体制造理论和技术‘精度’,还达不到Stanene研究方向需求。

    “半导体衬底的特性会影响到器件的性能,但也只是粗略影响,各类基础资料都是现实层面的实验检测结果,少有精细到电子运动层面的研究。”

    “所制造器件性能的各项数据,是不是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并和衬底材料的某种特性进行关联?”

    “这样来构建出一个衬底和材料相关联的数学模型……”

    ……

    连续一个星期,张明浩每天稳打不动到图书馆报到。

    他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翻看论文、研究基础理论资料,也会偶尔动动笔去解析复杂的数学问题。

    当大量的新知识充实脑海,他对于电磁物理、半导体等领域的理解都提升很多,脑思维好像也灵活了一些?

    系统也认可了他的感觉——

    【思维评估数值+1。】

    【思维:79。】

    又加了一点!

    现在能确定的是,‘思维评估’数值提升不仅仅是知识量增加的体现,也能让头脑变得更加灵活。

    “难道知识的提升,确实能让大脑变得更加灵活?”

    “还是说,是系统的原因?”

    如果没有系统,脑思维变得灵活也不在意,也许就当做是喝咖啡的作用,甚至都根本察觉不到。

    有系统,就特别注意了下。

    这是对比出来的。

    比如,做个同样难度的口算题目,完成速度确实比之前快了一点。

    “思维伴随着知识量增长,也会让大脑变得更灵活,也就是更聪明、智商更高?”

    “是不是有一天,智商能超过爱因斯坦?”

    只想想,血液都跟着沸腾起来。

    在关闭系统以后,他还是继续沉下心,有了大量基础知识的积累,就可以顺着原来的想法继续研究了。

    如何构建一个衬底和材料相关联的数学模型?

    “衬底的什么属性,和所制造的器件材料特性直接关联?”

    答案映在脑中——

    原子排列、电子活跃性。

    “那么衬底的原子排列、电子活跃性,会影响到所制造半导体器件材料的什么特性?”

    在思考间,把半导体器件特性一一列出,再利用《正确感知》了解其中有关联的特性,而下一步就是建立两者的关系了。

    利用《正确感知》可以得知有关联的特性,但要构建衬底原子排列、电子活跃性与器件特性之间的数学关联模型,就不是单纯使用能力可以做到的了。

    那必须要仔细研究,一步步的进行关联,首先要搭建出特性之间的模糊关联。

    后续几天,张明浩找了一大堆的资料,包括数据资料、论文资料、实验资料,等等,他需要非常多的精确数据。

    但相关公开数据很少,网络上能找到一些,其他只能在专业论文上找。

    即便数据很少,因为只是搭建模糊关联,仅仅是确定取值范围也够了。

    以《正确感知》一步步的确认,又花费了两天时间,他终于完成了‘半导体衬底材料原子排列、电子活跃性以及器件特性之间的模糊数学关联模型’。

    模糊关联,各项参数都是‘取值范围’,而模型已经确定是正确的了。

    如果想再进一步,构造出更准确的数学模型,就需要大量准确数据填充完善了。

    连续十几天的学习、研究,还是非常令人疲惫的。

    把‘模糊关联数学模型’撰写在纸面上后,张明浩浑身上下都放松下来,他长长的伸了个懒腰,嘀咕了句,“也该休息休息了。”

    “身体一定要注意!”

    “不能这样,否则身体又垮了……这样吧,明天开始锻炼身体!”

    “今天先……”

    “对了,有课!”

    他一个机灵反应过来。

    看一眼课表发现是《数理方法》,物理系博士生的核心专业课。

    更重要的是,课程已经结束了。

    刚开学,旷课一节,还是很重要的专业课,即便对于《数理方法》课程有理解,想想也稍稍有些郁闷。

    “嘟嘟……”

    手机响了,来电的正是薛坤。

    电话接通以后,薛坤带着疑惑问道,“张明浩,你怎么没去上课?”

    “就算你学过,第一节也要去上啊,姚教授都找到我这里了……”

    “呃~~忘了。”

    张明浩尴尬的回道,“这几天进行了个小研究,太投入了。”

    “什么研究?”

    “半导体相关,就是建了个半导体衬底材料原子排列、电子活跃性以及器件特性之间模糊关联的数学模型’。”

    对面沉默了许久。

    等了好半天,听筒里才传来薛坤有些低沉的音调,“完成了吗?”

    “你整理下,拿过来。”

    “正好姚教授也在,我们一起帮你看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