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加油!你一定行的!(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超材料,确实是很有意思的领域,尤其牵扯到‘视觉隐形’、‘隐形衣’。

    超酷!

    他也希望能验证自己对《正确感知》判定的想法。

    当对于研究内容有一定了解,就可以直接做出正确判定,而对于光学超材料基础,他已经有一定了解。

    视觉光感模型,还是去一趟微纳光学研究所吧!

    张明浩去了光学研究所,到一楼正巧碰到了孙雯。

    他马上说明了来意,“孙教授,我想了解一下视觉观感模型设计。”

    “昨天说的,隐形技术,很有意思。”

    孙雯听罢也很高兴,当即就带着张明浩去了办公室拿资料。

    在隐形技术的研发上,她感觉和张明浩就是知己。

    光学超材料和视觉光感模型设计联系在一起,能真正实现视觉隐形。

    多好的想法啊!

    张明浩只是感兴趣,想了解一些资料信息,而她能真正去研究……

    孙雯想着朝楼上看了眼。

    经费是个大问题!

    当牵扯到光学超材料,所需的经费轻易翻上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肯定会是个成规模的研究,经费要从哪里搞呢?

    头上有个抠门的所长!

    难啊!

    张明浩从孙雯那里拿了很多资料,都和视觉光感模型设计项目有关。

    他还检索下载了几篇国外相关研究论文。

    然后,学起!

    对其他人来说,眼前就是一大堆晦涩难懂的复杂资料,只是看看都会头大。

    张明浩则觉得是一大堆丰盛的美食,一则是因为真的感兴趣。

    第二就是,把里面的内容吃进脑子里,也能帮助提升思维啊!

    思维数值提升,会变得更聪明、智商会跟着提升。

    那真是有无穷的吸引力!

    ……

    高通市,新创微电子半导体研发基地。

    二十多个顶尖工程师造成了‘特别小组’,正一起听着李嘉鑫三人对半导体模型研究方法的讲解。

    一个上午讲下来,台下每个人都感觉焦头烂额。

    研究基地里,李嘉鑫的水平已经很高了。

    其他人不说都要差一些,但也很难说比他强。

    半导体模型研究方法属于计算物理范畴,物理和数学是有直接关联的,研究牵扯到计算数学、数值分析、复杂项分析,等等。

    这就要求有极高的数学水平。

    李嘉鑫感觉头疼的地方,也让台下听讲解的人头疼。

    第一个就是算法输出数据的‘手动计算’部分,跳转式的步骤,让人根本无法直接理解。

    李嘉鑫是一步步进行讲解的,但内容基础也只是固定的输出数据。

    如果换上一组数据,有些地方需要重新分析,并不存在固定分析方法。

    就像是奥数题,每一个题目都需要单独研究才能解析,并没有固定的解题方法。

    如果想不到解题方法,可能做上一天、几天时间都解决不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

    “手动计算部分,方法不是通用的吧?”石耀坤也明白过来,“每一次数据代入都要专门去研究吗?”

    李嘉鑫点头,“所以对方说才需要高水平人才。”

    石耀坤凝着眉头,继续问道,“还有其他难点吗?”

    “两部分。”

    “一部分是‘近似’转化,比这个稍微简单一些。”

    “还有最后的‘数值趋近性验证’。”

    李嘉鑫说着抿抿嘴,还是道,“……比这个难上十倍!”

    石耀坤愣了愣。

    从李嘉鑫的话语里,就知道完善模型的难度有多高了。

    方法,是有的。

    但太难了!

    难到需要一大堆高水平人才不断地进行研究分析,所需时间也是不确定的。

    也许是一年?

    也许几年都搞不定!

    高水平人才可都是高薪,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支出,完善模型的成本太高了。

    石耀坤拧着眉头,思索着问道,“有没有可能,对方给了我们个难度高的方法,他还有简单的……”

    “不可能!”

    李嘉鑫立刻摇头,“我们回来的路上讨论过了,完善模型的整个过程中,步骤上不存在重复,就是分析数据、近似转化数值、趋近性验证三步。”

    “过程清清楚楚,有难度的是要进行数值的分析转化和趋近性验算,但因为是完善,不能出现差错,必须这样算。”

    石耀坤眉头都锁在了一起。

    他发现自己可能做了个错误的决定,买研究方法本来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是……

    低估了研究的难度,也高估了研发基地的能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