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你说框架啊?我已经完成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可说,但同样的,也无法完全说服别人。

    如果只是被网暴还没什么,毕竟影响不到工作,但名声变差是个大问题,学校里的学生也包括教职工,看向他的眼神都充满了异样。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

    任何人处在被特殊看待的环境中,心里都会不舒服。

    他很久没去学校了。

    这些天都一直待在东港大学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处在安静的环境中,心情还稍微轻松一些。

    安伯驹又抿了口茶,开口道,“现在就要拖时间。舆论慢慢过去,事情也就过去了。”

    “还是专注于研究吧。”

    “张明浩的实验很不错,很多团队都在复刻实验,我也下了论文,看了看,我们也可以试试。”

    “这个工作你来做了。”

    “如果能复刻实验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会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都能到国际上拿个大奖了。”

    “他是发现人,而你完善了实验,到时候,谁还记得这件事?再说起来,也会成了个笑谈了。”

    杨学文听的眼睛一亮。

    这是个好主意!

    如果能复现张明浩在东港大学的实验,不止是完成了国际最顶尖的研究成果……

    想必,张明浩也会很难受吧?

    ……

    张明浩被认为数据造假的实验,和发现‘张氏现象’的实验是不同的。

    物理学界普遍认为两者是同一现象。

    毫无疑问,张明浩在东港大学做的实验,空气流动性的表现更加明确。

    所以国际上很多团队都在进行复刻东港大学实验的研究。

    复刻实验,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说谁最希望能复刻实验,当然是张明浩自己了,但他发现实验缺少了一个‘想不到的的关键点’。

    “或许是从未有过认知的领域……”

    从未有有过认知,也就根本不可能想的到,复刻实验也不会成功。

    现在朱炳坤、薛坤每天都做研究,他们不断改变变量,但因为没有理论支持,实验是否成功完全碰运气。

    “即便是做出来,可能也和我在东港大学一样,无法复现第二次……”

    这就是张明浩的判断。

    当然,做实验还是有用处的,最少可以积累数据。

    所以他没有劝阻。

    他的生活依然非常规律,每天都是锻炼、学习和工作。

    锻炼,效果非常明显。

    身体评估数值又有了‘1’点增长,已经达到了‘64’点,看到了慢慢上涨到‘70’点的希望。

    ‘模糊视觉感知框架’也完成了搭建工作,也要开始往里面填充数据。

    第一步完成,第二步‘填充数据’的目的,是把框架变成‘模型’。

    就像是建一栋高楼,框架就是房子的钢结构框架。

    在框架搭建好以后,就要开始填充水泥、砖石,建造出房子的整体外形,再进一步完善就可以住人,也就是涉及制造、应用了。

    上午,张明浩到光学实验室找到了孙雯,交代了下一步的实验工作。

    “检测三种纳微级透光或吸光颗粒,混合在一起的光线反射和传导率。”

    “我需要非常详细的数据,最好是十组以上。”

    这个实验要求就很高了。

    孙雯凝着眉头问道,“这需要高精度的设备,还需要特殊的材料,比如,金纳米材料,我们的经费上……”

    不断实验,就会不断消耗经费。

    学校划拨给张明浩的个人经费只有五十万,有二十几万都已经耗掉了。

    如果再进行需求高的实验,经费会更快速的消耗,也许都用不了半个月,五十万就全都没了。

    张明浩拧了拧眉,他也知道后续的实验会耗掉更多经费。

    孙雯提到的金纳米材料非常昂贵,‘5-10’纳米的高纯度颗粒,每一克的采购价都需要两千元以上。

    “不然……找企业拉赞助?”张明浩仔细思索着。

    孙雯顿时摇头,“这个研究拉不到赞助,我之前找过很多企业,他们根本没兴趣。”

    “别说企业了,学校和科学基金会都没兴趣,或者说,根本不看好,他们觉得我们的研究没意义。”

    张明浩疑惑道,“我们现在是研究隐形技术,和原来不一样吧?”

    “确实不一样,但是,没前景啊!”孙雯直白道,“谭主任都认为,我们连第一步的模糊视觉感知的框架都做不出来。”

    “外面的企业会专门找评估,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

    她说着直摇头。

    “你说框架啊?”

    张明浩摸了摸后脑勺,开口笑道,“孙教授,忘了和你说了,模糊视觉感知的框架,我已经完成了。”

    “现在是第二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