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帝驾亲临与铳阵惊雷(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深秋的北疆,天高云淡,风已带着凛冽的寒意。九原城外,原本用于大校的广阔场地被修缮一新,旌旗蔽日,甲士如林,肃杀之气弥漫四野。今日,并非寻常操演,而是大秦帝国至高无上的主宰——始皇嬴政,御驾亲临,校阅北疆军团,而重中之重,便是检验帝国工曹丞李默麾下那支神秘的铳兵。消息早已传开,不仅北疆军团众将云集,甚至连临近郡县的官员、乃至一些消息灵通的六国遗贵、游学士子,也都想方设法前来,欲一睹那传闻中“声若雷霆、破甲裂石”的神器,以及那位如同彗星般崛起的年轻工曹丞。
点将台被装饰得庄严肃穆,蒙恬率领北疆众将,早已顶盔贯甲,肃立台下等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期待。
辰时正,号角长鸣,鼓乐喧天。皇帝的法驾在精锐郎卫的簇拥下,缓缓驶入校场。玄色龙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仪仗威严,气势磅礴。嬴政并未乘坐銮驾,而是骑在一匹神骏的黑色战马上,身穿玄色常服,外罩一件绣有金龙的披风,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不怒自威。
“参见陛下!陛下万年!”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响彻云霄。
嬴政微微抬手,示意平身。他的目光在蒙恬身上略一停留,随即落在了蒙恬侧后方的李默身上。今日的李默,穿着一身特制的、便于行动的工曹官服,身形挺拔,面容沉静,在一群顶盔贯甲的将领中显得格外突出。
“开始吧。”皇帝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全场。
首先进行的依旧是北疆军团传统项目的演武。骑兵冲锋,蹄声如雷,卷起漫天黄尘;步兵结阵,戈矛如林,杀气冲霄;强弩齐射,箭矢破空,声势惊人。这些百战精锐展现出的强悍战斗力,引得观礼台上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嬴政端坐马上,面无表情,只是偶尔微微颔首。
终于,轮到了压轴戏——铳兵演武。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嬴政那深邃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校场东侧那片特意划出的区域。五百名铳兵,在李默和赵贲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列,小跑进入场地。他们身着统一的深蓝色劲装(李默为了区分和提升士气特意设计),并未穿戴重甲,每人肩上都扛着一杆黝黑沉重的“雷火铳”,腰间挂着弹药袋和通条,步伐沉稳,眼神锐利。
这支军队的气质,与之前演武的所有部队都截然不同。他们没有冲天的杀气,却带着一种沉静而专注的力量,仿佛一群蓄势待发的猎手。
李默小跑至点将台前,单膝跪地,朗声禀报:“启奏陛下!帝国工曹府铳兵营,列队完毕,请陛下校阅!”
“准。”嬴政吐出一个字,目光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远处的铳兵阵列。
李默起身,快步返回本阵。他深吸一口气,举起手中一面红色小旗。
随着他的旗语,铳兵们迅速行动,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变换成了标准的三排线性阵列。第一排单膝跪地,铳口前指;第二排站立,铳口架在前排士兵的肩头空隙;第三排站立待命。整个动作整齐划一,干净利落,显示出极高的训练水准。
观礼台上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这种古怪的阵型,他们从未见过。
就在这时,远处的靶场区域,推出了数十具披挂着各种甲胄的草人靶标,其中甚至包括几副缴获的匈奴重骑兵镶铁皮甲和秦军自身的制式铁甲。靶标距离铳兵阵列,约一百二十步!
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大部分强弩的有效射程!
质疑和不信的目光更加浓重了。
李默不为所动,再次举起小旗,猛地挥下!
“第一排!瞄准!”赵贲洪亮的口令声响起。
第一排跪姿的铳兵们,动作娴熟地开始最后阶段的装填:检查火绳,打开药池盖,将夹着火绳的蛇杆扳至待击发位置。
“放!”
赵贲的口令如同惊雷炸响!
几乎在同一瞬间!
轰!!!
一声前所未有的、整齐划一的、仿佛能将天空都撕裂的集体轰鸣,猛然爆发!一百多杆火绳枪同时喷吐出炽烈的火焰和浓密的白色硝烟,如同地火喷发,雷神震怒!巨大的声浪冲击着所有人的耳膜,甚至连点将台都似乎微微震颤!
浓烟瞬间遮蔽了前排铳兵的身影,刺鼻的硝烟味随风弥漫开来!
观礼台上,许多养尊处优的文官和贵族被这恐怖的巨响吓得脸色发白,惊叫出声,甚至有人失手打翻了案几上的杯盏!就连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也被这集中爆发的声势骇得瞳孔收缩!
嬴政的坐骑似乎也受了一丝惊扰,不安地踏动着蹄子,但被他稳稳控住。他的目光穿透逐渐散去的硝烟,死死盯住了远处的靶场!
硝烟渐散,眼前的景象让整个校场陷入了一片死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