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文和收河东,一计安三家(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数日后,安邑城内,原本属于董卓的府邸,如今成了贾诩的临时行辕。肃清了河东残余抵抗,稳定秩序后,贾诩并未急于庆功,而是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他广发请帖,邀约河东郡内有头有脸的官吏与豪强家主前来议事。
厅堂之内,午后的天光透过敞开的门扉与窗棂,尘埃在其中无声浮动。
满座锦衣华服者,皆屏息凝神,唯有衣袖微不可查的摩擦声,暴露了那份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与不安。
河东郡内叫得上名号的官吏、豪强家主齐聚于此,他们衣冠楚楚,却难掩眉宇间的惊疑与戒备。
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在主位之上那位青衫文士身上——贾诩,贾文和。
他仅仅穿着一身青衫,与在座诸人的锦衣华服相比,堪称寒素。
他手中没有象征权力的印信或兵符,只是平静地坐在那里。
然而,没有任何人敢小觑于他。
前几日城外那场摧枯拉朽的战役,那震天的喊杀声与冲天火光,那不可一世的牛辅授首的消息,早已如同冰冷的钢针,刺穿了每一个人的心防。
眼前这个看似温和无害的文士,便是那一切的幕后执棋者。
贾诩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那眼神深邃得如同古井,不起波澜,却仿佛能洞悉人心底最隐秘的思绪。
他没有拍案怒喝,也没有炫耀武力,开口时声音甚至带着一丝舒缓。
“诸位。”
贾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牛辅授首,其残部或降或散,白波与匈奴也溃散,想必诸位已尽知。”
他顿了顿,给众人消化信息的时间,然后才继续道:“诩今日请诸位来,非为问罪,亦非炫耀兵威。”
“河东,是诸位的河东,亦是朝廷的河东,更是卫将军欲安定之河东。”
贾诩话锋一转,切入核心:“前时牛辅肆虐,勾结胡虏,为祸地方,想必诸位亦深受其苦,或迫于形势,虚与逶迤。”
“卫将军明察秋毫,曾言:过往之事,迫于刀兵,非其本心,可既往不咎。”
这话如同春风,稍稍化解了些许寒意,让不少人暗暗松了口气。
但贾诩接下来的话,却又让他们心头一紧。
“然!”
他的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自今日起,河东之地,须行卫将军之法度,需遵洛阳之号令。”
“此乃大势,顺之者昌。”
他没有说“逆之者亡”,但在场所有人都听懂了那未尽的杀意。
前日牛辅的下场,就是最清晰的注解。
“卫将军有令。”
“凡归顺者,其一,诸位于河东之田产、宅邸、商铺,只要合乎朝廷律法皆受保护,卫将军麾下军纪严明,绝无侵扰之患。”
“但那些用手段的田产、宅邸、商铺,都得收归朝廷。”
他目光掠过几个以土地闻名的豪强,看到他们眼中闪过的意动。
“其二,诸位家族之安全,由我军一体承担。乱世之中,身家性命最为紧要。依附于强者,方是存身之道。”
这话说到了不少人的心坎里,谁不想有个安稳的靠山?
“其三,亦是诸位最应看重之处。”
贾诩的声音微微提高:“卫将军求贤若渴,已颁‘招贤令’,明示天下,唯才是举,不论出身!”
“诸位族中子弟,若有真才实学,无论经史子集、兵法韬略、刑名钱谷,乃至匠作医卜,皆可凭本事,通过考核,入仕为新朝效力!”
“前程功名,皆在诸位子弟自身,岂不远胜于困守乡土,或依附于朝不保夕之庸主?”
这番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众人心中激起惊涛骇浪!
既往不咎!
保障基本产业与安全!
更重要的是,打开了通往权力核心的晋升通道!
现在唯才是举!
这意味着,他们这些地方豪强,不再需要完全依赖举孝廉那种被世家大族垄断的狭窄路径,他们的子弟有了凭借自身能力鲤鱼跃龙门的希望!
贾诩清晰地捕捉到了众人眼中闪烁的光芒,他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品酒,任由这诱惑与兵威带来的恐惧,在这些豪强心中发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