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颗种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祖师爷庙庄严神圣,气势恢宏。石板路皆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庙门两旁的石柱上刻着:开抄始于后汉,规模成于大清。鎏金字体,闪闪放光。庙前摆上两排摊位,放着各种样式的纸张,供人参观、品评、订购。

    不远处搭了两个戏台,一个白天唱评剧,一个晚上演驴皮影。小吃、杂耍等等,被安排在外围。

    拜祭开始,外行人暂时回避在庙外。众纸坊的掌柜及匠人或传承者前后进入,按次序列成长队。李青云站在最前面,神情庄重。身后的人们,个个面容肃穆。

    殿门敞开,香气缭绕;纸神蔡伦的塑像端坐中央,怀里托着一打纸模。李青云上了台阶,转身,环视众人。然后,领念祭文。台下的人跟着念诵,声音齐整。

    念罢,李青云第一个步入殿门,焚香、祷告,磕头。依照顺序,后面的人逐渐进入,焚香、祷告,磕头。庭琚是参拜者中年龄最小的。他一声不吭,脚步轻抬轻放,焚上香,举止得体地祷告,磕头。所有人都身处对祖师爷的敬畏之中,大气都不敢出。

    拜祭结束,场地上放起了烟花。五颜六色,爆燃了天空。祖师爷庙前一片喧哗,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庭琚站在大殿前,若有所思。庭高拿着两串糖葫芦,从外面跑了进来。他递给庭琚一串,问道:弟弟,你刚才在祖师爷面前许了什么愿?庭琚吃完一颗糖葫芦,不紧不慢地说:许了愿,只能让祖师爷知道,不能往外说,否则就不灵了。庭高听了,便不再追问。

    在小庭琚的心里,已经埋下一颗种子,将在日后的岁月里长成一棵大树,支撑他一辈子。

    李青云领着一位先生在纸摊前行走着。此人五十多岁,一身青色长袍,瘦弱,气质文雅。他们一边走一边查看纸的成色,受阅者则诚惶诚恐地站在一边。两人说到妙处,便有旁人击掌赞同。

    这时,张泉出现在过道里。他望见李青云他们,微微一笑,便加快步伐。到了近前,李青云刚要介绍,张泉轻轻摆手。对方也认出了他,面露惊喜。双方互相行礼。

    振铎兄,几年未见,一项可好?张泉问。

    泉弟,我除了囊中羞涩,其它尚好。岳振铎笑答。

    金银乃身外之物,虽可用亦可抛。李青云应和道。

    有道理,有道理。张泉说。

    三人一起去了庙内,在石凳上坐了下来。这时,庭琚和庭高又跑了进来。李青云见状,咳嗽一声。庭琚立刻缓了脚步,轻声上前,给父亲和张先生行了礼。

    李青云对庭琚说:这位就是《纸坊杂字》的作者,岳振铎先生,快来拜见。

    庭琚听罢,啊了一声,脸上飞起红云。他给岳先生跪下,磕头拜会。岳振铎扶起眉清目秀的庭琚,甚是喜欢。

    纸坊业后继有人,不出数年,庭琚等晚辈定当有所革新,令造纸之水平更上一层楼。岳振铎击掌说道。

    李青云和张泉会意一笑,深感欣慰。

    光绪四年(1878年),距离迁安九十公里的开平发现了煤矿。清政府在李鸿章等大臣建议下,于开平建了煤场,组织人员进行钻探。现代工业的光芒,在冀东大地上闪耀起来。

    这天,十八岁的李庭琚意气风发地来见父亲,说要出一趟门。

    李青云问:你打算做什么去?

    李庭琚说:爹,听说开平煤场1号井出煤了!我想去看看,行的话,就拉一车回来,煤是好东西,还可以发电用呢。

    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