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灯大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吧?可别,千万别。”

    她急死了吓死了。

    陶氏笑容微微一敛,“别胡说,稳当点。”明明是老大媳妇儿,却整天一惊一乍的。这要不是自己姊妹家的外甥女,她真是要打的。

    就在这时候沈宁叫门来了。

    田氏这几天嘴里说的耳朵听的都是裴家的八卦,自然没少说沈宁,所以沈宁?喊她就听出来了。

    真是白天不能说人,一说就来。

    田氏脸色不好看。陶氏瞪了她一眼,让她赶紧去应门。

    沈宁看着面色不善的田氏,有些纳闷,自己怎么又得罪她了?她笑道:“田嫂子,我们要搬家,我想来买几斤细面。”

    田氏差点没忍住当着沈宁的面儿撇嘴,硬生生扭回来,把嘴角都抽筋了。她想让沈宁在院儿里等,她去屋里给称面,却听得屋里婆婆让请进屋。

    田氏老大不乐意地给沈宁让进去。

    对上陶氏温和热情的双眼,沈宁有些惊讶,不明白高里正夫妻怎么突然对自家这么和善。她压下疑惑,也笑着问好,说明来意。

    陶氏笑道:“说什么买啊,外道。”她扭头对田氏道:“老大家的,你去面缸里给沈氏装十斤面。”

    田氏急了,婆婆这意思是白给?

    咋可能!

    她立刻道:“娘,这两日没推磨,家里面粉不多了,也就还有个三五斤的。”

    陶氏怎可能不知道儿媳妇的心思?虽然他们家主食也是豆饭,可老爷子和小孙子是天天吃细面的。

    家里养着猪和鸡,也有磨坊,每日都安排驴子推磨。

    "那就去

    收拾一下,给凑个七八斤来。"

    沈宁适时道:"大娘,咱按镇上价格来就行。"她自然不是想按照八文买,都是客气话。然后对方就会说不要八文,俺们是两斤十五文。

    一个客气愿意市价买,一个主动便宜,皆大欢喜。果然陶氏笑呵呵地说不要那些,“咱都是一个村的,自己人互相帮衬,七文一斤。”

    "娘!"田氏又急了。

    陶氏当着外人的面儿不好跟儿媳妇发火,只瞪了她一眼。田氏老大不乐意地去称面了。

    沈宁就和陶氏聊聊家常。

    她跟陶氏致谢,高里正为百姓办事儿利索,当天分家当天给写户帖什么的,还有荒地宅基地的事儿,她都点出来特意感谢一遍。

    这话陶氏爱听,她就愿意听人家夸老头子里正当得好。"哈哈,这都是他该当做的。"

    她当然不会告诉沈宁,她家开了更多荒地,给村里方便就是给自家方便。过了一会儿田氏拎着布口袋出来,放在地上,“就还有八斤面了。”陶氏:"秤呢,拿过来称给二郎媳妇儿瞧瞧。"田氏面色微变,“娘,我称过了。”陶氏:"让你拿你就拿。"

    沈宁笑道:“大娘,不用了,嫂子称的我信得过。”

    她拎出一串钱,这一串上有七十枚,她拿下六枚来,剩下的用麻绳穿着放在炕上。裴长青把家里铜钱三十一串、五十一串这样串起来,用起来方便。陶氏立刻道:"你等等。"她麻溜地数出八枚还给沈宁。沈宁自然不肯,背上面袋子就要走。陶氏:"二郎媳妇儿,咱说好的,七文……"田氏:“娘,她不好意思,要不就还是两斤十五文。”

    沈宁这才勉强同意。

    陶氏:“你这个孩子,真是犟,那就这样吧。”她数了四枚还给沈宁,还要念叨沈宁太外道,都是一村的,以后大家好好处什么的。

    沈宁笑着告辞。田氏送她出门。沈宁笑道:“嫂子留步。”田氏笑得挺和气,等沈宁走了她撇撇嘴,闭门回家。

    一进屋,陶氏脸色就沉下来,“你要是烂泥糊不上墙,趁早歇着让你二弟妹当家。”

    田氏急了,“娘,干啥啊,这是干啥啊?”陶氏脸色发青,“你当我傻呢,让你糊弄?你干嘛不拿秤?心虚啊?”

    田氏眼珠子乱转,“娘,没有。”陶氏拿了扫榻的笤帚就要抽她,“我打小和粮食打交道,你当我瞎呢?”

    几十斤差一斤半斤看不出来,八斤还看不出?

    田氏低下头,神情依然不服气,嘟囔:“她也看不出来。”

    满村也没几家有秤,一般家里有个木合、木升、木斗就算不错的。八斤是多少合,一个农妇咋可能知道?

    陶氏都被她气笑了,“别人都是蠢的,就你是大聪明!”小媳妇儿走的时候掐了掐面袋子,眉头皱了皱,只怕就怀疑斤两不对。

    田氏撇嘴,本来就是。

    “啪”陶氏不轻不重地抽了他一下,“你现在就去称两斤面,拿着秤和面一起送过去,就说家里秤砣拿错了,不准,给她添一些,再称给人家看。”

    沈氏是会做人的,肯定不会让称。

    田氏还别别扭扭不肯,陶氏就威胁让二儿媳去。田氏立刻答应了。

    她以为沈宁没有秤不知道斤两,可其实她有办法。

    裴长青前世工作关系,不但有一手徒手画图的本领,而且常年在工地干活儿对重量尺寸都非常敏感,上手掂量一下就知道大差不差的斤两,十斤以内可以精确到两,三斤以内更是分毫不差。

    即便换了身体没有手感,也不会差太多。

    她买了面粉直接去租屋那里,裴长青和裴父一直在那里修锅灶安那口大锅和小锅。

    小锅的灶台是这几天沈宁请裴大伯和裴父现砌的,晾了两天又小火烘烤了一天。

    大锅灶是本来就有灶膛框架,修一修烟囱和锅框,直接把大锅安上用黄泥密封周边就能做饭。

    沈宁把面粉袋子递给裴长青,“掂量下有几斤?”裴长青把面袋子一拎就报了个数,“连袋子七斤吧。”

    沈宁就笑了,这田氏真有意思,你克扣我一斤面能暴富是怎的?你公婆分明是要脸面的,你这是打谁的脸呢?

    裴长青:“少了?”

    沈宁简单说了一下,“没事,回头让她自己还回来。”裴长青也笑起来,“这蠢货以后有被公婆嫌弃的时候。”高里正显然不是那种只会捞好处的村官,还是要脸面的。果然,沈宁正用那块猪皮炼锅的时候田氏上门了。

    田氏拎着个小面口袋,左瞧瞧右看看的,满脸嫌弃和优越感。

    这也……太破了,太寒酸了!这破屋子能住人?不得老鼠臭虫蚊子蚂蚁的满床乱跑啊?

    在她看来这连她家猪圈都不如。真的,她家养猪场都用青砖砌猪窝的。

    瞅瞅这院子,坑坑洼洼的,还有恁多杂草,下雨不得存水倒灌啊?

    沈宁故作惊讶地看着她,“田嫂子?”

    田氏清了清嗓子,“那什么,我去家里找你,你婆婆说你来这边儿了。离村这么远,累得我脚酸。”

    沈宁挑了挑眉,“嫂子有事儿?”

    田氏:“那什么,刚才我称面的时候用错了秤砣,我婆婆之

    前用过没放一起,我拿错了,我给你补上一斤面粉。”

    沈宁:“啊?称错了?”

    田氏拧眉,“咋滴,你不信?要不要我拿秤给你称称?”

    沈宁笑:"不用不用。"

    田氏就道:“你拿面袋子来,我给你倒一斤进去,就足够数了。”

    沈宁也不推辞,就把面袋子拎过来,撑着口。田氏没舍得把婆婆给的两斤面都倒进去,只卡着倒了一半就拉倒。

    沈宁自然也不会计较这事儿,田氏能来送面就说明陶氏要脸面,也知道儿媳妇的德性。

    “谢谢嫂子跑这一趟。”

    田氏:“行啦,不欠你啊,别乱说。”

    沈宁笑道:“看嫂子说的,你不来,我也不知道啊。”

    田氏心里咕哝,可不咋滴,就是婆婆多事儿,她不来沈氏怎么可能知道?

    等她走了,沈宁又让裴长青拎了拎袋子。裴长青笑道:“这会儿够数,还给你去了皮呢。”

    在院子里找平地面的裴父平时只管下地不管家务事儿,看到田氏来也没多问,但是听见二儿媳买了八斤面,他心也直抽抽。有心说你们才分家,还没盖房子,咋滴就大手大脚买细面吃?又一想老二两口子不是嘴馋的,那是为了送人情?老二说不请客,要做点吃食送给大伯三叔四叔他们。

    大哥都说了不用管饭,还送啥啊?都是自家人,实在兄弟,说不用就是不用。

    他给自家兄弟干活儿,说不管饭就是不去吃饭的,也不当回事。他心里想了一堆,到底一句话也没说,就埋头吭哧吭哧干活儿。裴父就是头老黄牛,干活儿特别卖力,从来不惜力气,不偷懒耍滑的。

    沈宁开完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