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秦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sp;“他先前便因为疼爱姬妾庶子,对我十分不敬重,现在更是仗着功业即将实现,对王氏有了鸟尽弓藏的念头!”

    “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只怕家族要因此覆灭啊!”

    王氏家主也气冲冲的回道,“这小子实在是像他的父亲,都这般无情寡义!”

    “好在我王氏并非没有准备!”

    随后,

    家主便去联络了那来自北地安氏的将军。

    与之秘谈了一会后,

    将军便同意了王氏的要求。

    他说:

    “我的祖上虽也源于异族,却归化已久,纵是中枢朝堂,也未曾视我为蛮夷,加以排斥。”

    顶多是嫌弃北地安氏为兴起未久的小族,会抢夺他的一些功劳,并给他少分点肉夹馍罢了。

    “但是那位……”

    明明是个全然的异族长相,

    也从小因为这些事情饱受打压,

    结果在用人之上,却也免不了重视血脉出身。

    想来是越缺什么,便越渴望什么的缘故。

    那些被其利用过的埃及遗老们,更是在起兵之前,便被献祭去见他们的神灵了。

    是以,

    本就因王氏的关系,而来犁轩任职的安将军,自然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跟王氏愈发亲近。

    而得到军中大将的支持,

    王氏便当机立断,趁着夜色还未褪去,那醉酒的首逆之人还未曾苏醒,让王氏女用被子捂死了对方,随后扶立了一位年幼的少主,继续自己的“清君侧”大业。

    只是,

    那皇子在时,还能用身份,统合许多人事。

    兵变之后,其麾下众将,难免生出了几分离心,变得愈发难以驾驭来。

    有人察觉到“人心涣散,造反队伍不好带”了这件事,便在私下提议道:

    “不如杀了王、安、史三家之人,提着他们的头颅,去归顺朝廷!”

    王氏窥探到了这样的动静,当即便大怒道:

    “造反本就是要掉脑袋的事情!”

    “我已经压上了自家的九族,岂能让你们用我王氏子去谋取后路!”

    于是,

    王氏带兵,又在造反派中,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连那傀儡少主都顺带给清洗掉了,成为确凿无疑的造反派领袖。

    而事已至此,

    王氏又觉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如自家直接称帝,像东边的隋国一样,推倒旧有的统治,建立起新的朝代!

    王氏的首领让人占卜这样做的未来。

    那占卜的人说:

    “可以做数年的皇帝!”

    对方当即就说: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现在我既然能做几年的皇帝,还怕死干嘛?”

    何况都做皇帝了,

    指不定亡旧鼎新的事业,已经完成了呢?

    怀抱着美好的期待,

    他欣然的登基称帝了,并宣称新的国号为“楚”。

    因为这人想着:

    嬴秦的天命,曾经被楚国人覆灭;

    现在他也叫做“楚”,岂不是能顺天应人,让将嬴秦的玄鸟,彻底扼杀?

    哼,

    这次看老秦人还能往哪里跑!

    而伴随着他的僭越,

    秦国的局势愈发崩坏。

    震怒的皇帝为了诛杀这个叛逆,平定这场叛乱,不得不给予了地方藩镇更多的特权,并且许诺给了罗马诸多宝物,请求对方退兵,以减轻自身的压力。

    那些凭借武力的外人内将,也意识到了这是自己兴盛的机会,大多开动起了脑筋,趁着这场热闹,侵吞起嬴秦在域外的百年积累来。

    频繁的,看上去永远无法平息下去的战事,

    叛军的劫掠,还有官军的征发,

    给这片土地上的人带来了更加严重的摧残。

    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才能在这样的角逐中,兴起一个具有绝对优势的势力,将安宁带回西海。

    ……

    “怎么到处都有姓王的当皇帝?”

    正在翻看西秦知识书册的何博对此,忍不住念叨了两句。

    刘邦听到了这句话,便询问他,“哪里还有姓王的君主?”

    “隋国才成立多少年啊,就要被姓王的篡位了?”

    能称帝的,

    在诸夏世界中,不过秦汉隋三家而已。

    刘邦实在想不出,除了秦国之外,还有哪个王姓的帝王。

    对此,

    何博只是带着高深莫测的表情,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他继续低头看书。

    刘邦斜着眼睛盯了他一阵,有点想要去打扰鬼神的蠢蠢欲动。

    好在他的老父亲及时伸出手,抓住了三儿的耳朵。

    “你不要给我乱来!”

    “要是鬼神生气了,把咱们都扔回中原怎么办?”

    “行吧行吧!”

    刘邦无奈的听从了老父亲的命令。

    刘太公见他还有些浪荡的神色,又生出了老父亲的忧虑,念叨起自家这个不懂事的,六十岁的老儿子来。

    刘邦一边听着,一边扣着耳朵,还会顺手给老父亲递去一杯润喉的温水。

    刘太公接过,嘬了一口,然后继续念叨。

    旁边有死鬼们又唱又跳,显示出同纷乱的西海全然不同的安乐。

    与此同时,

    身居北都阿房城的老皇帝,正躺在榻上,焦急的等待着海对面的消息。

    当“进攻玉壁城的罗马人终于撤军了”的捷报传来之后,

    皇帝当即起身,光着脚站在地上,颤抖着花白杂乱的胡须,带着几分癫狂的得意笑道:

    “好好好!”

    “天命果然还在朕的身上!”

    “玄鸟的羽翼还遮蔽着嬴秦的宗庙!”

    “朕不会输的!”

    “朕绝对能光复河山,返回安都!”

    那叛逆的儿子已经死了、烂了,

    可他这个老父亲还活在世上,

    作为大秦雄关重塞的玉壁城,也在这烽烟四起的时节,击退了入侵的外敌,取得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战果。

    这如何不让老皇帝自我感觉良好?

    他甚至恨不得跑出去,向着众人宣布:

    “朕是上天钦定的君主!”

    “任何跟朕做对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至于他们对自己的服从、奉献,

    那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自己不给的,

    他们都不能抢!

    “拿酒来,拿酒来!”

    老皇帝兴奋的为自己倒满美酒,开怀畅饮。

    等到之后上朝,他还忍不住同臣子们分享这样的喜悦。

    他让人取来更多的美酒,让人演奏起美妙的歌舞,

    仿佛用这样的一场胜利,

    用这样的剧烈欢庆,

    就能够遮掩掉秦国动乱带来的伤痕和痛苦,

    证明秦国仍旧繁华昌盛。

    他仍旧是安享太平的君主。

    直到又有人上前奏报:

    “玉壁城的太子……在众军的拥戴下,已然自行登基了!”

    “什么!”

    老皇帝手里的酒杯跌落在地上。

    他瞪着浑浊的眼睛,想要发出愤怒的呵斥。

    结果却是心头一紧,痛苦的捂着胸膛,闭眼昏迷了过去。

    当臣子上前救驾之时,

    有人大胆的探了探皇帝的鼻息,随后便惶恐的喊道:

    “陛下驾崩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