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易主(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平川将军挥师入京剿逆,拨乱反正,京城百姓无不赞颂其威名,纷纷夹道欢迎,一复当年盛况。九重天阙,风云易变,权力的更迭也不过是在短短两息之内。
此前皇位空悬,太子不知所踪,长公主临朝称政,诸位阁老和六部重臣力挽狂澜,保下了李氏正统的地位,本来也不过是缓兵之计,贺绍的野心欲壑难填,不登帝位誓不罢休,谁料半途花栩倒戈,六部大臣顺杆往上爬,亲手给贺绍喂了十日枯,掩埋这个不见天日的秘密。
禁中“失守”后,又传出摄政王畏罪自裁的消息,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于此同时,就在权力格局风变幻的当下,异样的声音在坊间不胫而走。
不同于循规蹈矩的世家大族,老百姓可不管这个江山姓甚名谁,圣文帝在世时,的确有过十几年的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可毕竟皇帝已死,又有谁能来还他们一个安稳的太平江山?
李姓氏族在黎明百姓当中的威严,早就在这波谲云诡的半年内荡然无存。
长公主临朝称政这半年之中,不仅没有效仿武皇的铁血手腕,整饬吏治,反倒是软弱不堪,朝政大权全然把控在摄政王手中。
去岁寒冬,各地冬旱频发,朝廷非但没有开仓赈粮,反而四处征兵,鱼肉百姓,百姓们看在眼里,李相宜这个骨子里流着贺家血脉的长公主,空有虚名,不堪重任。
而相反的是,当他们正处于水深火热之时,是平川将军以天人之姿降临,解救他们于危难之间。
祝无恙正值二十当年,风华正茂,英姿勃发,势不可挡,又有雄才武略,韬略纵横,乃天下不二之主,众望所归。
是以,天下即将易主的传闻如燎原之势大肆传播,闹得满城风雨,这可急坏了宫中那些侍李氏为主的大臣们,他们根本摸不准祝无恙的心思,又畏惧雷霆手段的青年将军。
祝氏世代效忠李氏,放在以往,无一敢质疑祝氏血脉的忠心,可此一时彼一时,沂州一役,圣文帝赶尽杀绝,亲手斩断了自己的后路,死后留下那封告罪书,斩钉截铁将脏水泼给谋逆的贺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侍奉多年的君主,是何等昏聩糊涂!
一边不共戴天的仇敌,一边是唾手可得的皇位,安能不好抉择?
更遑论祝无恙领兵入都之后,并没有回平川将军的府邸安顿,反而是携妻子直接住进了信王未就藩之前居住的信阳宫,长公主更是称病不出,躲在长宁殿,撂挑子不管,这不就是把江山拱手让人的意思?
正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朝中重臣暗自合计一番,决定再行缓兵之计,见风使舵地将原该启奏给长公主的奏折如雪花一般呈递给了信阳宫,又以“觐见”之姿跪拜在信阳宫门口,求他主持大局,以此来探探他夺权的心思。
果不其然,祝无恙如数接纳了奏折,派出贴身侍卫长风交代跪拜的一众大臣。
“诸位大人的奏疏我已代为转达给了将军,将军近日公务冗杂、诸事缠身,无法一一接待各位,但会竭尽所能处理好前朝遗留下的沉疴痼疾,各位亦不必行如此大礼。”
一番言论可谓客气谦顺,大臣们面面相觑,都有些捉摸不清头脑。
要说祝无恙有夺权的心思,但他偏偏住的是信阳宫,与皇帝的寝殿八竿子打不到一块,也不急于笼络朝臣,培养心腹,民间的呼声正高,若是起了异心的反贼,早就借钦天监之口,伪造天象异兆,为“改朝换代”做铺垫,多少夺权帝王行谶纬之术,他们也见怪不怪了。
要说他对皇位一点心思也没有,好像也不尽然,上呈的奏疏他照单全收,并承诺改革除弊,分明是效仿历代新登基的帝王,巩固权力,收揽民心。
遽尔,长风躬身请年事已高的阁老入信阳宫,其余朝臣皆被侍卫劝回,又留了句“诸位只管回府等候消息”,遂转身掩门消失。
大臣们还未来得及彻底松一口气,又被一句“等候消息”吓得提心吊胆。
谁也不知道究竟是等什么消息,打道回府后即刻盘算起来自家与祝氏的渊源纠葛,生怕犯过得罪这尊大佛的罪行,不仅清算与自家同宗连枝的门户的案底,凡是沾亲带故的亲戚,只要曾得罪过祝氏一脉或是有过一丝瓜葛,二话不说,纷纷割袍断义自证清白。
可饶是如此,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
接下来的时日,对于京城的高官权贵而言,俨然是一场无尽的噩梦。
官兵抄家门府可不讲究良辰吉时,有时青天白日里就上门将人带走,有时夜半三更和黑白无常索命似的,带着搜捕令一脚踹开府邸的大门,往日雕梁画栋、朱栏玉砌的王公府宅,顷刻间化为一座座鬼气森森的坟墓,一时间秽响萦绕,恶声不绝。
这事惹不到寻常百姓家的头上,平日最怕沾惹官司的百姓纷纷探出头,饶有兴致八卦着今日哪个王公家又被阎王点了卯,哪个侯爵家又是遭了殃,只道是风水轮流转,盛衰无常。
以祝无恙的雷霆手段,抓人讲究的是效率,哪能和你多费唇舌,等到了诏狱,何等罪责自见分晓,可偏偏就是有不信邪的,喊冤不成便开始破口大骂,骂祝无恙黑白不分、公报私仇,这无疑是独裁专政的暴君行径!
吠骂之声还未猖狂几日,刑部那头,苏怀景牵头罗列了被查抄官员的种种罪行,危害皇权、卖官鬻爵、贪墨军饷等等数宗重罪,罄竹难书,有凭有据,一一做成檄文告示,布告在大街小巷,叫得最猖狂的那几位,提早几日押送午门斩首。
杀鸡儆猴的效果立竿见影,再也不敢有官员及其家属敢诽谤信阳宫的裁决,更有甚者自行陈列罪状,上达视听以求从轻发落,反倒是减少了刑部肩上的重担。
眼看着掰不过祝无恙,投机取巧者也不在少数,一箱箱价值连城的珠宝箱子以各种门道抬入信阳宫,不消一刻钟的时间就原模原样地搬了回去,行贿不成,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