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新政(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女官杨氏,选躬之初,奉承先命。克娴于礼,靡懈于勤。着晋从三品御侍令。钦此!”“克娴于礼”,这四个字听起来当真着实讽刺。杨柯垂眸听着,心底满是无奈。前几日自己当殿冲撞圣颜之事,早已闹得沸沸扬扬。杨柯本以为御侍令一事就此作罢,可皇帝却好似全然忘了此事,半月前的调令不仅未作更改,反倒如期颁下。这般行事做派,实在叫人摸不透。看来师父说得没错,皇帝老儿果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今晨一早,杨柯还未来得及回到观云阁,李公公便抢先一步来了武华殿,堂堂皇皇地颁布了调令。
“臣杨柯,接旨。”杨柯敛袖跪于青砖之上,脸色却不大好看。
“杨大人,跟奴才走吧,陛下那边催得紧呢。”李公公合上手里的明黄色绸缎,笑眯眯地道。
“李公公,刑部尚有积案需杨柯过目,”殿门前转出一道玄色身影,宇文泰负手而立,徐徐走来,“不妨您向父皇通融半日。”
李公公低眉顺目地欠身道:“既然殿下发话,哪里有不行的道理?”视线又转向杨柯,笑意更深,“杨姑娘,您是想搬去东芜苑,还是继续留在观云阁呀?”说到后半句,眼睛却是看向宇文泰。
宇文泰上前半步,率先道:“观云阁在武华殿西侧,离勤政殿仅百步之遥,东芜苑虽属内廷辖制,却隔了三重游廊。再说,杨柯搬迁还要劳师动众,反增公公差事,不如索性在观云阁继续住着。”
李公公微微颔首:“殿下考虑周全,咱家这就回禀陛下。”他将圣旨卷回玉轴,“既如此,杨姑娘的文牒便着人送去观云阁了。”
杨柯心里倒是松快,既省了搬迁的麻烦,又不必整夜处在皇帝眼皮底下了,于是乖乖垂眸福身:“多谢殿下和李公公操心了。”
到了晚上,暗黄宫灯在甬道蜿蜒成河。李公公遣来的小内侍提着宫灯在前引路,杨柯跟着他的脚步,慢悠悠地往勤政殿行去。
再到勤政殿,杨柯已是轻车熟路,不过这次,倒是头一回心安理得地进出。
还未走近殿门,便听见殿内争执声如沸汤翻涌。
“桐丘水患拖了两个月,前线十万大军每日耗粮巨大,国库已是捉襟见肘。”皇帝手上的珠串相撞发出脆响,伴随着他有节奏的脚步声,一步一步踏在人的心头。
郑仪道:“陛下容禀,江南丝税本可充作军需,偏被水匪截了三成,若是能解水匪之患,下月税银至少能增二十万两。”
“二十万?”魏长明笑出声,“郑大人岂不是过于乐观?去年同期江南丝税足有八十万,如今连半数都不到!与其整治水匪,不如恳请陛下调用内库补贴国库,解了燃眉之急才是正理。”
“依臣之见,”张意初的声音响起,“当务之急是抢修桐丘堤坝,若再不加固,秋汛冲毁漕运,莫说赋税,恐怕到时候米粮都得从邻邦采买。”
“好,好得很。”皇帝突然一脚踹翻奏折匣子,纸张顿时漫天飞舞,“明日早朝,你们都给朕抬着金丝楠木棺材上殿!朕带你们躺进皇陵,跟先帝哭穷去!”
霎时间,殿内没了声响,只听见殿外传来撕心裂肺的蝉鸣。
李公公轻声道:“杨大人,陛下还在跟六部大人们商量着事儿呢,您且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