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新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候片刻。”

    杨柯拢了拢狐裘,朝廊柱方向又靠了靠:“没事,有劳公公通传了。”

    里头的讨论重新响起。

    “父皇,儿臣尚有一策,”伯喻的声音响起,“既然魏大人提到……”

    “阿嚏!”西廊突然卷来一阵穿堂风,杨柯鼻子骤痒,没忍住打了个喷嚏。

    殿内声音戛然而止。

    “李福瑞,怎么回事?”皇帝的声音裹着怒意传了过来,杨柯心里不禁一紧,怎地每次过来都这么触霉头?

    李公公忙不迭掀开门帘:“回皇上,奴才把杨姑娘带来了,方才风大……”

    皇帝抬臂一挥:“让她进来吧。”

    杨柯提步进去,乖乖福身道:“臣参见陛下,参加各位殿下、大人。”

    “起来吧。”皇帝朝杨柯虚点两下,“你现在是朕的御侍令,今日朕叫他们来,是为了国库一事,你且在边上听着。”

    杨柯跪奏道:“陛下恕臣冒昧之罪。臣方才闻得陛下和大人们的讨论,绝非有意窃听。若陛下不弃,臣倒是有一办法,或许能解当前之急。”

    皇帝惊讶抬眉:“你说。”

    “臣方才闻郑大人论及丝绸赋税,忽想起臣家中正好有一间丝坊,据臣所闻,时下丝绸行当,织户各自为营,多不过十人,织机粗敝,难成上品;另外,纹样花色趋同,以次充好时有发生。臣斗胆建言,可仿盐铁官营之制,行‘官督商办’之策。”

    郑仪眉头微蹙:“陛下,杨姑娘的建议倒是新奇,只不过小民织户全赖手艺吃饭,若强行划一标准,反倒让原本的能工巧匠受制于庸官俗吏。”

    “郑大人所言极是。”伯喻徐徐起身,“不过杨姑娘方才的想法恰与儿臣所思暗合。至于郑大人的顾虑,我想倒是好办。”

    皇帝道:“嗯,你有何办法?”

    他继续道:“将丝绸标准分为两类:皇室专用的‘官样’,由工部严格监管;民间流通的‘民样’则放宽限制,仅规定质地、幅宽等基础要求,为地域的技艺留足余地。”

    皇帝颔首道:“这倒是个办法。那标准由谁来定?”

    张意初向前一躬:“依臣拙见,倒不如设立参议府,收纳民间出名的染坊主、绣娘,如此一来,也能避免官员独断的情形发生。”

    “嗯,不错。”皇帝捋着胡须颔首,又问道:“京城的丝绸商行都有哪些?”

    张意初回道:“庆云号占了大成,其余皆不成气候。”

    皇帝拧眉思索:“朕记得……庆云号……”

    宇文泰适时插言道:“庆云号东家乃沈裕之,此人在越州起家。早年入仕擢升至户部,七年前因母丧辞官丁忧,此后未再出仕,转而回家经营丝业。”

    “沈裕之……”皇帝目光转向伯喻,“朕记得,他是易望林举荐来的?”

    伯喻拱手道:“正是此人。昭明二十年的进士,还是由陛下钦点二甲头名,后入翰林院。易大人主政吏部时,将他调回户部执掌丝业。”

    “是个才子,”皇帝轻叩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