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新政(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加固千里黄河堤防于要害险段;于两淮、江南、湖广等膏腴之地,开凿沟渠陂塘,引水溉田!水利兴,则旱涝无忧!水不为患,反可育沃壤!五谷丰登,仓廪充实,此乃国之根本、万世之业!”她的声音铿锵,仿佛已经看到清流滚滚浇灌田野的景象。第二根手指伸出:
“其二,广建粮仓于各州府要冲通衢之地!增设常平仓以丰年平价购粮,荒年平价粜粮,平抑物价;广设义仓,由官府或乡绅倡导,百姓自愿纳粮积储,专为赈济灾民、抚恤孤寡!务使仓廪遍于国中,天时或有不测,灾荒或有偶起,亦不致流民载道、饿殍遍地!使百姓心中无饥馑之惧!此为安民定邦、彰显仁政之实举!”
第三根手指用力压下:
“其三,倾力扶持格物致用、惠泽民生之机构!一如柔福帝姬‘振华书院’,其所授乃富国强兵之真才实学!此乃百年大计!此省下之财,当重用于此类机构之拓展充实??聘名师、购典籍、置器械、立奖学,务使天下有志实学之子,皆得其门而入!”
她的语速加快,带着更深的关切:
“此外,朝廷在各州县广设安济坊、扩居养院!安济坊收留病患,延医备药,施粥布暖;居养院赡养孤寡无依老人、抚育弃婴孤儿!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乃圣人之道,更是朝廷不可推卸之责任!仁政,不能只写在诏书里,必须落到这一个个‘有活气儿’的地方!让天下人看到,朝廷心中有他们!”
三个方向阐述完毕,整个朝堂仿佛被巨大的、充满希望的光芒笼罩。群臣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折服。女皇略作停顿,嘴角噙着一丝微含讥诮却无比凛然的冷笑,目光扫过殿宇高耸的穹顶和华丽的藻井:
“至于朕之宫室?”她声音陡然转厉,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
“能蔽风雨,足以安身!足矣!朕甘之如饴!若有余财,投入河工,一堤可保一郡生灵免于鱼鳖!投入粮仓,一粟可救数户饥民活命延息!投入书院,一文可使一人开窍增智!投入安济坊、居养院,一滴药汤、一碗薄粥,便能延续一丝人间至暖!这??”她猛地一拍御案,声音震耳发聩:
“方才是朕心中真正的琼楼玉宇!方能彰显我大宋天子以万民为念、以天下苍生为重的胸襟与担当!”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上明鉴!泽被苍生!”
“臣等感佩无地!定当竭尽驽钝,推行新政!”
排山倒海般的颂扬之声、发自肺腑的拥戴之语再次响彻云霄,经久不息。女皇此番言论,不仅是大政方针的确定,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务实、民本、长远的治国之道,如同最耀眼的光芒,穿透了紫宸殿的重重檐宇,照亮了整个帝国的前程!
帝国的车轮在昭武的旗帜下滚滚向前,日新月异。柔福帝姬在振华书院如鱼得水。她将当年在北地艰难求生时观察到的某些羊毛编织技法,结合《梦溪笔谈》的记录与延请来的西域胡匠的指点,设立了专门的“巧工科”,重点研发如何用江南丰沛的苎麻、葛丝混纺保暖织物,以图降低北地士兵冬装的成本。书院聘请了那位在开封河道疏浚中立下大功、能只用一根竹竿和几块木料就做出简易水位测量仪的河工吴大锤,担任营造科教习;那位曾因用民间土方救活无数疟疾病人而被官府斥为“巫医”的老郎中孙思邈(与药王同名),被柔福亲自请进了书院百草科,他的验方正被系统整理验证。
女皇赵福金的文治雄心远不止于节流开源。深秋的皇家禁苑内,她缓步于金黄的银杏道上,身旁相伴的,是两位正当韶华的少年男女??赵佛佑与赵湛。他们没有乘坐玉辇,而是步行,踩着厚厚的落叶,听着足下的沙沙声。女皇的目光投向远方依稀可见的振华书院轮廓:
“佛佑,湛儿,可知那金明湖畔的庭院,在做什么吗?”
“回皇姑母,听嬷嬷说,是柔福姑姑在办学,教人种好田、修好河、造结实东西。”十三岁的赵湛答道,语气温厚。
赵佛佑稍长一岁,已然出落得亭亭玉立,凤眼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和犀利:“回皇姑姑,儿臣听闻那书院不仅教‘艺’,更开‘工巧科’传授器械原理,有‘营造科’计算桥梁受力,有‘百草科’专研药材配伍,更有观星台测风雨以利农时…此乃以实学立基,谋求厚生强国之大学问!”她的声音清亮,条理分明。
女皇赞许地点头:“佛佑通透。湛儿朴实,亦需知晓更深。那书院,非清谈玄理之地,乃是铸就未来大宋脊梁的熔炉!国之根本,不仅在兵戈甲胄,更在衣食住行医农工百业之兴!民生凋敝,纵有强兵,终归无根浮萍!唯有根基深厚,百业兴旺,民生富足,民心所向,国之重器方能如臂使指,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承平岁月!”
她带着两人,登上了开封城北一段刚刚加固过的黄河堤坝。深秋的黄河,水量虽减,但依旧黄涛滚滚,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