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新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振华书院的钟声悠悠鸣响,那象征着格物致用的新声,并未止步于湖畔,它像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大宋庙堂的中心??紫宸殿。数日后的大朝会,金銮宝座上那位端肃沉毅的女皇,将在历史坐标上刻下更深邃、更富有远见的印记。

    此刻,紫宸殿内气氛庄重。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新朝廷的骨架已然搭建稳固,但满朝朱紫皆知,百业待兴的大宋离真正的“富足强盛”还有漫长的征程,根基尚虚,民力艰辛。每一次关乎国本的决策,都如同在尚未愈合的创口上掂量取舍。

    女皇赵福金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肃立的群臣??那些追随她一路血火杀来的将领们,那些在废墟中重建秩序的文臣们,那些或锐意进取或持重守成的面孔。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殿宇藻井的繁复雕饰与殿外那隐约可见的尚未完全修复的宫阙飞檐上。奢华?曾经属于汴梁的繁华记忆早已在金人的铁蹄和漫天风雪中碎成了齑粉。作为从苦难地狱爬出的幸存者,作为亲手执掌帝国巨轮的女皇,她对“宫阙壮丽”的价值,有着刻骨铭心的不同理解。那不是荣耀,而是压在万民脊梁上的磐石!

    朱笔轻敲御案,声音清脆,瞬间凝住了殿内所有的微小声响。女皇清朗而威严的声音回荡在巨大的空间里,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卿等随朕披荆斩棘,至此局面初定。然朕每每深夜自省,观历代兴衰得失,得一灼见:宫室奢靡,苑囿广大,非是国力强盛之华表,实乃耗竭民脂民膏、动摇江山社稷根本之大弊!一砖一木,尽征于民;一金一粟,皆出民力!前朝教训,痛彻骨髓!父皇沉溺于艮岳奇石、花石纲,遂祸行天下,致使东南愁怨沸腾,江山社稷根基动摇,终致北狩蒙尘!此非殷鉴乎?”

    她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刻刀,剖开历史的疮疤,将血淋淋的教训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殿内群臣屏息凝神,连呼吸都轻了许多。

    “今我大宋,根基初复,元气未充,民生之艰难,犹胜往昔!朕岂能置黎民之苦于不顾,而先求宫室之美、游宴之乐?”女皇霍然站起,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万钧的决心:

    “故朕颁诏如下:自今日起,凡我赵宋后世子孙,非重大国之祭祀、非关乎皇家礼仪威严、非固防安危之必须,不得以任何名义增修扩建宫室苑囿!现有宫阙殿宇,着有司精心维护修缮,务求坚固、朴实、实用、整洁,摒弃一切浮华奢靡!凡有奏请营造游乐享乐之所者,视同乱法!此诏??”

    她的目光锐利如鹰隼,一字一句斩钉截铁:

    “着宗正寺载入宗室金牒!着吏、工、户三部誊录通晓天下!更需工部刻石为记,立于宫门之侧,与开国太祖‘杯酒释兵权’碑、《永不加赋令》并列??永为朕后世子孙遵循之祖训!胆敢违背,即是背弃朕之训诫,背弃太祖开创基业之本心!天厌之!人神共弃之!”

    “轰??!”

    此言落地,整个紫宸殿先是陷入一片死寂,如同时间凝固。随即,宛如春雷炸响于沉寂冰湖,爆发出无比热烈、几乎要将殿宇穹顶掀翻的赞叹声浪!

    “陛下圣明!此乃千古德政!万世垂范啊!”须发皆白的老相李纲激动得浑身发抖,几乎踉跄出列,高声嘶喊。这位经历了靖康国破,于流亡中始终不忘家国的老臣,浑浊的老眼中闪动着狂喜的泪花:“汉文帝惜露台之费,享誉史册!今陛下以身作则,力革奢靡积弊,昭告后世,其功德远超汉文,实乃我大宋社稷千秋万代之基石!老臣…老臣万死叩首,代天下万民谢陛下大恩大德!”言罢,这位三朝元老重重跪倒,叩首连连。

    “陛下圣明烛照!臣等无上钦服!”枢密使赵鼎、参知政事张浚等一众新贵老臣,紧随其后,齐刷刷拜伏于地。那声音发自肺腑,带着无法言喻的钦佩和共鸣。女皇此举,并非简单的节俭,而是从根本上杜绝了耗费民力的最大窟窿,堵死了后世骄奢淫逸的源头!这比颁布十道宽民诏书都更有实质意义!这是在重塑一个王朝的价值观核心!

    “陛下远见卓识!社稷之福!万民之福!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再次席卷大殿,经久不息。

    待声浪稍歇,李纲激动难平,复又奏道:“陛下如此深恤民力,省却巨费,实乃再造乾坤之举!然老臣冒昧,敢问陛下,此节省之资,当如何用度?以惠泽天下?”

    这才是关键!所有大臣的目光瞬间聚焦于龙座之上。省下的钱粮,如何运用,才能真正展现女皇心中的“国本”。

    女皇迎向满朝文武探寻的目光,早已胸有成竹,沉稳开口,声音穿透大殿,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经世济民的宏伟蓝图:

    “财者,乃万民之膏血所凝。取之于民,终须用之于民!此乃天道至理!朕裁撤宫室靡费,非图虚名,但求实用!所省资财,当优先用于最根本、最关乎国脉民生的三处!”

    她伸出一根修长而有力的手指:

    “其一,兴修水利!疏浚淤塞之河道如汴水、广济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