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大学筹备(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膏火、束?之制不变!另由内帑拨付专银三万贯!潭州税赋单列‘书院新学营造款’!户部年度决算单列此费,任何人不得挪移克扣!四、课程设置:经史仍为根本,但不得过五成!新设各斋课程,必重实际案例:天文需实测圭表、推演历法;律法需剖析案例、模拟公堂;医药需辨识药材、临症见习;器械需亲手制作、明其物理!勿使学子手不释卷而不知稼穑之艰、民生之困!
五、于书院最高处营建‘观星楼’,设大型圭表、简易浑仪!于山麓另辟‘实学验圃’,试种南北作物、培育药材!所需人力、物料、钱粮,即报即准!此乃燃眉之急,关系国本!望尔等殚精竭虑,以‘振华书院’为参考,博采众长,将岳麓书院,改造成我大宋承古启今、兼容中西实学之新式学府典范!勿负朕望!钦此!”
诏书末尾那“勿负朕望”四字,朱砂御笔勾红,力道万钧,几乎穿透纸背!萧介与潭州知州吕彦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压力,以及一丝被点燃的使命感。“雷霆雨露,皆因‘求实’二字!”萧介长叹一声,眼神却骤然变得锐利,“传令!召集所有学谕、斋长,焚香开卷…不,开书院库房,查点可改建屋舍!召集所有能工巧匠!立刻!”
岳麓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剧变。古木参天的幽静环境被叮当作响的凿石声、锯木声打破。工匠们在原讲堂后空地清理地基,为新斋舍昼夜赶工;老山长萧介放下案头珍本,亲自带着判官出身的推官宋慈实地踏看,讨论如何将地方刑狱卷宗引入律法实务斋的教学;府城名医王惟一被重金礼聘而来,在“百草医药斋”初步挂牌,便带着学生攀山采药,辨识药性;最尴尬的是那些世代为书院服务的白发老斋夫,看着昔日连正门都很少迈入、被视为“奇技淫巧”的铁匠王铁锤,竟被山长请进尊经阁品茶议事后,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改革的阻力如同巨石下的暗流,老派儒生的质疑不绝于耳:“此岂非令学宫沦为百工集市乎?!”但吕知州带来的一队精悍府兵维持着现场秩序,冰冷的甲胄与闪亮的刀鞘无声地传达着皇权的威严与不可阻挡。改革的浪潮在圣意、地方压力与新风气萌动中,艰难而执着地向前推进。
就在岳麓山巨变的蓝图纸上墨痕未干之际,数千里外,那位由张九韶率领的规模庞大、目标明确的文化使团,已在“玛利亚号”上渡过惊涛骇浪,驶入了爱琴海温暖湛蓝的怀抱。他们随身携带的,不仅仅是丰厚的礼品和中华典籍,更肩负着破译西方智慧密码、点燃东方新学星火的重任!
同一时刻,在帝国的心脏汴梁紫宸殿,女皇赵福金的目光并未片刻停歇。她召见了礼部尚书宇文虚中、翰林学士承旨叶梦得与工部尚书苏迟、户部尚书张守。
“岳麓,是第一步。”女皇的声音清冽而充满力量,“振华书院经验的总结汇编进行如何?张九韶使团抵达君堡后的最新奏报可到了?”
得到肯定回复后,她霍然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皇宋疆域堪舆全图》前,手指如同移山填海般划过:
“待岳麓改造成型,振华经验汇编成册,西行使团满载而归!尔等礼部、翰林院,汇通工部、户部、国子监,须在半年之内,给朕拿出一整套《新式大学兴办章程》来!它要像营造法式般严谨可行!要包含:建院标准;师资遴选;科目设置基准;经费来源律法保障;学制与考评新法……
此章程务求扎根华夏沃土,吸纳西域精华,融通古今智慧,体现实用精神!不得空谈理想,必须每一条都可落地生根!”
她的手指依次有力地点击着地图上的关键节点:
“章程确立之日,即为星火燎原之始!”
指尖点向江南核心??“杭州!西子湖畔,择风水灵秀之地,建‘求是大学’!”;
移向天府之国??“成都府路,蜀郡腹心,立‘锦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