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同行(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冯异将陶碗里的水一饮而尽,有水漏出来打湿了衣服前襟。送他水喝的老头急道,“慢点喝!天气冷了,湿了衣服多难受!”
冯异将茶碗还给老头,笑道,“老丈,多谢了。这衣服湿了不打紧。往年冬天,我还敢下水游泳哩!”
老头接过碗叹道,“老爷身强体壮,我这副老骨头可不敢想。”
冯异笑了笑,望了眼不远处官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马,问道,“老丈,这路上每日都有这么多人么?”
“有时多些,有时少些,但比往年多出不少。”老头感慨道,“从去年夏天开始,人啊车啊便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有时官道都窄了。”
冯异意外却也不意外,张嘴说出“大同”二字,老头便“嘘”了一声。
“千万莫说那三个字!”老头紧张地四处张望,见并无异常,方才放下心,低声说道,“老爷你可不知道,那些大户不准人提及北边那社。
“官府也支持他们,听说甚么道台史老爷派兵驻在花桥(东安花桥),谁敢说北边那社,便抓去打板子。你真想说,去了北边再说。”
冯异嘴上感谢老头,给了他几枚铜板,心里却暗自惊诧:“东安、零陵管得比祁阳还严。不过又有何用,这老头虽怕官兵,但心里恐怕盼着大同社南下。”
他正想走,却见官道上下来一辆马车,一个少年从车上跳下来,也来讨水喝。
冯异笑看那老头,“老丈,我看你便在路边搭个棚子,卖些茶水,也能大赚一笔!”
老头有些意动,却又一阵叹气。
少年已喝完水,好奇道,“老人家,这位老爷的说法不错,你为何叹气?”
老头一时不知该如何说,冯异却忽地摇头说道,“是我唐突了。这话老丈不方便说,不如上路后我细细说与你听?”
少年有些迟疑,冯异便笑道,“我是祁阳搭洲冯异,去邵阳县谈生意。我看你我正好同路,不如同行?”
少年一脸疑惑,“冯老爷,你怎知你我同路?”
冯异朝北边指了指,“如今北去的,有几人不是去那地方?何况你是读书人,又这般年轻,定是好奇那甚么九洲大会。”
少年大笑道,“学生衡阳王三志,与家叔王石,正是要去邵阳听听‘大九州论’。”
说着,他侧着身子,手往前一请,“冯老爷,请。”
冯异也是坐着马车来的。不过王三志家的马车更为宽敞,王三志与他叔父说了这事,便将冯异请上了自家马车。
一番客套后,三人更为亲热,王三志问道,“冯世叔,方才那老丈为何不想卖茶水?”
冯异笑道,“那老丈并非不想,而是不敢。卖茶水不赚钱便罢了,一旦赚钱,岂不遭人觊觎?往年还好说,不过少赚些钱,交些保费罢了。
“但如今,官兵驻扎花桥,一旦被兵匪盯上……”
冯异留了白,王三志看向他叔父,“仲父,如今百姓这般难了么?”
王石叹道,“此事说起来与大同社也有关系。永州乡绅害怕大同社南下,是以豢养了众多打手护院族丁乡勇,以严密控制乡里。
“多养了人,便得多花银子。这银子从哪来?还是百姓来出!有人不在乎名声,便强逼佃户交钱;有些乡绅要面子,便暗示手下人自己去‘筹钱’。
“不仅这些乡绅的手下,还有下乡越来越频繁的胥吏,以及驻扎乡里的官兵,都要银子。你家没钱还好,若有钱却无权势,会是甚么下场?”
王三志默然,冯异却笑道,“世兄看得通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