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59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如吴悦所期待那样,如今三司和朝廷上下着手重点审理的是后宫贪墨案。

    此案中,不仅御膳房的羊只采购存在造假。还有官员与地方合谋,在采购海鲜、山珍等地方贡品时,借口“路途颠簸,半数腐坏”虚报运输损耗,实则私分截留物资。

    更暴露出各宫空饷积弊,部分自太祖时期便登记在册的宫人名额,朝廷一直发放月薪津贴,然核查时发现,宫女、太监编制中并无此人,管事者对“因病身故”或“告老出宫”者未及时除名,使其继续冒领月例银(有一个宫殿居然虚报10名宫女名额,实际仅2人当值)。

    另有宫殿修缮贪腐情形:工匠拆除旧宫殿的铜瓦、铁器等废料,本应登记入库,却以“损耗”名义私卖至宫外当铺,致使部分宫殿内部破烂不堪。

    各司物料采购亦存在以次充好、偷换物料现象。文思院采购宫嫔服饰布料时,以粗帛冒充蜀锦等上等丝绸,虚报单价从中牟利。营造宫廷节庆用的绢花、帷幔等装饰品时,或虚报数量,或用普通彩纸替代金箔纸等优质材质,侵吞预算款项。

    即便曹皇后早因曹俣的提醒而心中早有所预期,仍未料到后宫贪腐竟如此严重,这让她颜面尽失。作为继后,她本就不得仁宗欢心,皇宫上下本就轻慢于她,许多宫人甚至认为,一旦张淑媛诞下皇子,这皇后之位必被废黜。因此,众人对坤宁殿诸事常敷衍了事。曹皇后虽察觉到后宫积弊,却只能逐步疏通,未曾想问题竟如此棘手。

    此番她既觉难堪,却也暗自庆幸。多亏提早揭露此事,否则若被张淑媛抢先发难,局面恐更难收拾。连早有心理准备的曹皇后都惊愕不已,仁宗的震惊可想而知。本欲向曹皇后发火,却不得不克制。贪腐乱象自其父在位时便已存在不提。且他心知肚明,自己长期有意废后,未在后宫为曹皇后树立威严,致使宫人多是见风使舵之徒。因此也只能强压怒火,默默承受外朝对他治家不严的指责。

    如今朝中围绕后宫贪墨案争论不休。一派主张此乃天子家事,依据“亲亲尊尊”原则,后宫属皇帝内廷私域,事务应遵循“家法”而非“国法”,轻罚可维护皇室体面,避免将贪腐公之于众,引发“天子失德”的舆论风险。

    另一派则指出,宋代后宫经费已纳入国家财政,本质为国库资金,贪墨行为实为“盗窃官物”。《宋刑统-贼盗律》明文规定:“诸盗官物者,计赃论罪,加凡盗二等。”如御膳房虚报食材价格、各宫空饷等行径,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流失,又通过其他手段加重百姓赋税,已构成“剥削百姓”的公罪。

    两派就“是否应以偷窃国家资财、剥削百姓之罪严罚涉案者”争执不下。

    而范仲淹果如吴悦所料,在收到兄长吴夏带去的信后,即刻上书劝谏仁宗:若对内廷贪墨网开一面,恐引发上行下效,地方官员或将效仿截留赋税,破坏祖宗法度。他主张虽亲必罚,认为后宫人员虽服务内廷,然其职属吏职,须受《职制律》约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