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59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也就是监临主守自盗罪,赃满五贯即判刺配。

    整个东京城,无论党派、官职高低,所有士大夫都围绕此事展开激烈辩论。甚至太学和国子监的生员,以及外省前来备考科举的士子,都争论不休。而此前幼女状告开封府一案,早已被众人抛诸脑后。

    吴悦见舆论场果然如她所想偏转,便安心琢磨起新家的装修。她盘算着,至少要在此居住七八年,因此宅子须得精心收拾。便带着青枣,从宅院前院开始,逐间查看。

    这是座三进院落,每一进皆为独立空间。

    大门南侧有三间倒座房,依礼制须为奇数,通常供仆人或宾客使用;大门两侧设门房,前院东西各有厢房,可作库房。如此算来,前院(含倒座房、门房、厢房)共计九间。

    第二进为正院,中轴线上的主屋是主人居所,共三间。主屋四角各有耳房;东西厢房对称分布,供子女或亲属居住,各三间,合计六间。另有抄手游廊连接正房与厢房,垂花门将前后院分隔开来。如此算来,第二进共计十二间。

    第三进是后罩院,通常为女性家眷居住,含后罩房、耳房在内共有七间。

    一路查看下来,吴悦估算这宅子面积至少三百平米。她不禁感慨仁宗的厚待,心中再次由衷致谢。如今拿到谢氏和周氏的赔偿款的她可是大户,走路都带着风。虽说仍需预留资金筹备书铺,但手头阔绰已是事实。她盘算着让全家,包括二姐都搬来此处,将医者巷的两处房产暂作员工宿舍。

    当然,这院子还需改造一番。拿着图纸,她琢磨着如何改建自己居住的后罩房。打定主意要添个壁炉,还打算将木质结构换为砖石材质,省得一场大火便化为灰烬。此外,亦准备请泥瓦匠用糯米灰浆加固墙面,再雇人在宅院里打口井,如此便能免去派人外出担水的麻烦。

    此后,锦绣巷连日来车水马龙,负责改造房梁、打井、加固围墙及砌厨房土窑的工匠们络绎不绝。待这批工匠离去,木匠们又登门了。因宅院扩修后空间增大,原有的家具明显不足,一群王姓木匠便入驻打造新家具。

    为方便施工,吴悦暂回医者巷旧宅居住,同时着手打包家私运往新居。

    此时距过年仅剩几日,朝中关于后宫贪腐案“公”与“私”的争议仍未停歇。古时行政效率本就迟缓,加之此案与皇嗣安危无关,不必急着处置,故拖沓延宕。这与此前她与朱?妤的案子形成鲜明对比,那桩案件的审理极为迅速。

    这场震惊北宋朝野的争议,本质是“家天下”与“公天下”的理念冲突。毕竟,这不仅是理念之争,更关乎施政原则,其结论自然难以速成。事件早已超越惩处监守自盗的范畴,演变为皇权与士大夫阶层的博弈,核心在于界定国家主权归属:究竟是皇帝私产,还是士大夫共治的公域。

    北宋承袭周代宗法传统,将后宫视为皇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