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论心论迹(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用早膳时,谢晦已撂下碗筷,认认真真地问起安定侯的事。“瞧安定侯昨夜对你还算恭敬,莫非你早有他的把柄?”
毕竟是两朝功臣,她虽不甚了解他们朝堂上的派系纷争,却也明白如此战功赫赫之人,倒也不必事事待李灵濯如此恭敬。
她昨夜忽然想起,她粗略翻阅过李隐的过去。隆安二十二年,他随当今圣上征战娄厥,而安定侯也在娄厥立过功。他们二人既是并肩作战过,没道理是这样剑拔弩张的关系。
如此说来,李灵濯昨夜替自己出面后,安定侯待他是那般恭顺的态度,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李灵濯眼皮一抬,随即波澜不惊地沉下绿眸。
“是,原本我也打算处理他的。安定侯景明元年退居定州,而同年青州便涌现大量流民,永州的商户亦有所增加,实在异常。我派人调查了,果真是侵占良田。”
“元年……”
谢晦已手指轻轻敲着桌沿,片刻后开口询问道:“盯着青州这些年的动向,是于夫子替你做的?”
李灵濯惊讶地看她,“怎么会这样说?”
“她是京城人,又与你是故交,不知为何留居青州,你一来她便随你一同北上,瞧着便是任务完成的样子。”
谢晦已的眼睛明亮见底,黑白分明,像极了囊括黎明的鲛珠。
“我思来想去,刘知府是你后安排进去的,你确实缺一个青州的内应。她学识太渊博了,连青州案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你不觉得留她在青州实在屈才吗?”
她当真是过分敏锐。
李灵濯缓缓勾唇一笑,随即伸手替她添了半碗粥。“她从前是耦州名门大族的侍女,随主家的大小姐一同读书,学识与眼界自然不同寻常。”
“耦州名门?”谢晦已迷茫地眯起双眼。
“耦州文氏,你可曾听说过?”李灵濯说道。
不知为何,谢晦已一听见这四个字,心口就开始隐隐作痛。
“原来是文氏。我记得文氏出过一位文贵妃,听旁人说她宠冠六宫,是个风姿绝艳之人,你说于夫子从京城来,她莫不是文贵妃的侍女?”
关于此事,李灵濯也没打算瞒她。
“是。文贵妃还是文家大小姐时,于夫子就陪伴在侧了。不过那时她不叫于虞,她们主仆二人情谊非凡,因文大小姐叫文澄,于虞便叫作澈儿。”
闻言,谢晦已不禁心生疑虑:“既然是文贵妃的人,你让于夫子留青州这么多年,是为了什么?于夫子又为何追随于你?”
“因为文贵妃,如今已经是先帝的昭怀皇贵妃,陪葬皇陵了。而于夫子缅怀旧主,常道自己困顿于虞,便改了自己的名姓。”
李灵濯回答这个问题时,很明显是在避重就轻。
“没了旧主,宫人总要有个安身之处,不是吗?”他又说道。
这话听起来很合乎情理,然而从他嘴里说出来,怎么听都不是那么回事。
“说不通啊李大人。于夫子所言之事件件直指安定侯,只为安身的话,何必得罪当朝权贵?若我是她,隐姓埋名的下一步便是远走高飞,怎么可能再?你们京城的浑水?”
分析所得情报,谢晦已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还有一事,我似是没有与你提起过。当初在青州时,我与你第一次说起你的京城往事,你那时怎么回答我的?”
李灵濯闻言瞳孔骤缩,却没有当即吭声。
“我当时问,‘被你凌迟处死的那些人呢?’,你回答我,‘是谁向你透露的?是王同知?’。”
谢晦已的目光从容不迫:“王同知不认得你,也没在京城见过你。那我相当好奇,你当时回答我的,还有你以为我问的,究竟是哪件事?你当真只为青州案而来,而没有半点……私人恩怨?”
话音刚落,屋子瞬间陷入死寂。
李灵濯垂着眸子,谢晦已一时看不清他的神色,却能感受到他身上莫名的悲戚,仿佛沉寂已久某些痛楚,被她的敏锐重新撕开了。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肯开口了。只是声音低沉,似是从远方而来:
“是有些恩怨。我与安定侯之间。青州死掉的那些人不痛不痒,不过是一些聒噪的东西。”
他没有接着说下去,但谢晦已没有立刻开口。
她在等,她的直觉告诉她此事没有这般简单。困住她的巨兽是那些层叠山峦,如今她已经逃了出来,成为了下一个可怖的巨兽,而李灵濯没有。
修道之人常说,斩断三尸方可成仙。
李灵濯的巨兽还藏在心里,他在扼杀它,束缚它,甚至是怨恨它,却从来没有过直视。
他畏惧,他恐慌,他逃避,这些是他从未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