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海权思想!朱雄英的明悟!(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了些茶水,指尖在桌上画出蜿蜒的海岸线,重重叩击在琉球群岛的标记处,“虽说皇爷爷定下水师夏巡和秋巡的规矩,可那些战船最远不过驶出登莱三百里,巡逻范围始终困在近海浅滩。”“这种‘近海权’不过是虚张声势——倭寇的快船却能借着季风,从九州岛直扑江浙,烧杀劫掠后又遁入茫茫东海。”
朱雄英盯着案桌上的海岸线,听得极其认真。
“究其根本,先前的东海实为倭国掌控。”朱高炽又圈出密密麻麻的点,以标注着倭寇巢穴,“倭人四面环水,自幼习水,他们的关船、八幡船吃水浅、航速快,对东海暗礁与季风规律了如指掌。”
“反观我大明与朝鲜,水师多以内河战船为主,既无远洋作战的舰船,也缺熟悉海情的将领,当倭人的船队如鬼魅般出没于东海诸岛,我们连对方的老巢都摸不清,又谈何夺回海权?这就好比守着空荡荡的院墙,任盗贼在自家菜园横行无忌。”
话听到这儿,朱雄英已经隐隐意识到了海权的重要性。
“但是现在,我大明征服了倭国,将其变成了我大明的殖民地或者说奴隶国,那不管是倭国的海军还是船队,甚至包括倭国的一切,那全都是我大明之物!”朱高炽重重拍案,眼中迸发着精光,“萨摩藩的关船、堺港的商船,尽归大明调遣;工匠、水手、造船图纸,皆是我朝战利品。更要紧的是,那些易守难攻的天然良港——长崎的避风锚地、大阪的深水码头,从此都将竖起大明的龙旗!”
“接下来,只要大明水师将这倭国的优良港口打造成水师基地,以此地坐镇东海,那么可以肆意驰骋东海之人,就不再是倭寇,而是我大明水师了!”
随后朱高炽指尖沿着琉球群岛、九州岛一路划过,“以倭国为跳板,北可震慑朝鲜海峡,南能控扼台海航道,东至琉球的星罗岛礁皆成拱卫。待到春汛时节,水师舰队从长崎港倾巢而出,巡航范围可覆盖整个东海。届时,倭寇的巢穴将化作我军补给站,曾经猖獗的劫掠航线,都将成为大明水师的训练航道!”
听到这话,朱雄英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倭国列岛已如熟透的果实坠入大明掌心,昔日横行东海的关船被插上龙旗,长崎、大阪的良港吞吐着大明商船。
矿山里的银锭成箱运往京师,稻田收割的稻米充实官仓,就连倭国工匠与水手,也被迫为大明水师建造新舰。
所谓海权争夺,在绝对的征服面前早已失去意义——那些曾让沿海百姓闻风丧胆的倭寇巢穴,如今成了大明水师的补给据点;曾经难以逾越的海域天险,化作商船往来的通途。
当大明的律法取代倭国政令,这片海域的每一粒沙、每一滴水,都已深深烙上王朝的印记。
“大明沿海百姓从此以后再不会受到倭寇海匪的劫掠之苦,相反他们能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借着东海贸易这股浪潮从中获利,改善生活……这就是海权的重要性!”
朱高炽笑道,“以往百姓日夜担惊受怕,渔船不敢远海捕捞,商铺不敢囤积货物,倭寇一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如今不同了,大明水师的旗号飘扬在东海每一座岛屿,商船队能安心驶向琉球、倭国、朝鲜,带回真金白银。”
“看那泉州、宁波的工坊,如今日夜赶工织造绸缎、烧制瓷器,产出的货物供不应求。渔民不必再躲躲藏藏,驾着大船满载而归;码头装卸工、货栈掌柜、账房先生……人人都有活计。”
“海权在手,便是握住了财富的命脉——海上商路畅通,税收充盈国库,沿海城镇繁荣,这才是利国利民的长远之道!”
不等朱雄英做出反应,身后却突然响起了掌声。
朱高炽扭头一看,顿时就乐了。
原来老朱与太子标、汤和、俞通源四人不知何时站到了身后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