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百态(4)(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二人说道:“算算时辰,这巡察要开始了。”“好。”
张洪抬手还礼道。
“辛苦了。”
宋纪亦抬手还礼。
在二人的注视下,青年转身离去,很快就消失在黑夜之中。
“有锦衣、禁军两部抽调人手,负责对应事宜,的确是减轻不少压力啊。”宋纪带有感慨,看向张洪说道。
“是啊。”
张洪点头应道:“本以为道试举行前连着下雨,可能会使贡院开考之际,考生中出现染疾之事,这要是解决不好,必会出现时疫的。”
“不想锦衣、禁军的人,早就想好了对应策略,甚至连医护都不必新增,赶来的两部中有擅医术的。”
“更难得的是,他们行事缜密,不扰考生心神,一些夹带的考生,瞒过了对应官吏及兵卒搜查,但却没有能瞒过他们。”
讲到这里,张洪心底生出唏嘘。
道试主考,这是他第一次担任,这次担任的,还是最为重要的京畿道,此责之重,之大,让张洪感到很大压力。
其在升任中书省任职前,是在地方任职,也组织过对应县试,府试,但那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陛下对道试极是看重啊。”
在张洪唏嘘之际,宋纪抬手朝天一礼,眉宇间透着感慨道:“这次的道试,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不仅有锦衣、禁军抽调随行,还更将糊名、誊抄等新制落实下来,这能杜绝很多舞弊之患。”
“虽不知这次道试要录选多少,但京畿道这次选上来的,必然跟往届有很大不同,待到明岁会试如期召开,那竞争不知要大多少啊。”
张洪点点头没有说话。
其心中却唏嘘起来。
因为宋纪说的没错。
京畿道试仅是一个开始,后续其他各道开启道试,配制跟京畿道是一样的,在如此严要求下,能够从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通过道试的学子,一定跟往届的有很大不同。
也是这样,张洪开始期待着明岁会试,甚至是殿试,到底是何等场景了,只怕比正统四年那次要更厉害。
当然也是这样,张洪心底生出担忧来。
“宋大人,有问题的那些人,查出是什么来历没?”想到这里,张洪眉头微蹙,看向宋纪说道。
宋纪神色微凝,低声道:“现在能查清的,是他们的籍贯,还有出身,只是他们背后之人是谁,要等这次道试结束了,本官派人去暗查才行。”
“真是没想到,一场道试,居然试出来这么多人,官吏役全都有涉及,这是本官有失察之责啊,等此次道试结束后,本官要向陛下呈递请罪奏疏才行。”
“哎,话不能这样说。”
张洪听后,摆摆手道:“明面上的怎样都好说,但背地里的却不是这样了,毕竟谁都看不到自己所不知的。”
“京畿道,本就是天下第一道,乃是我朝核心腹地,这治下的人心是复杂的,宋大人在任期间,能做到这份上已实属不易了。”
“唉。”
宋纪长叹一声,没有再说别的。
对于宋纪的状态,张洪是理解的,特别是其经历的,张洪更是心有感触,毕竟其曾出任西凉道刺史,在这个位置上,不知要应对地方上的事务,还要应对边军的事宜,更别提看不到的算计与掣肘,那更是多到数不胜数。
能做到一道刺史者,成了大虞一方封疆大吏,又哪个是简单的?
‘这些被抓的人,如果仅涉及地方,或单涉及中枢,那都还好说一点,怕就怕中枢与地方都有牵连。’
张洪表面没有变化,心中却在暗暗思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代表有一股或多股群体,是想接着眼下的道试,还有后续的会试及殿试做些什么。’
‘毕竟自徐黜病逝后,朝中格局变化太大了,单单是空缺的那些位置,尤其是中书省左相国一职,不知有多少人想要从中牟利啊。’
一想到这里,张洪就不敢细想下去。
直到这一刻,张洪才突然理解天子,为何放着一部分职官不填补,这明显就是想看看有多少人会为之而动。
党争这股风潮,在中枢及地方出现,并且存在了那么久,这就不是杀一批人,除掉几个派系,说遏制住就能遏制住的。
很多事不能只看一面,尤其是地位处到一定境遇,那就更是这样了。
也是联想到这些,张洪知道一点,这次道试严格进行,除了想遴选出一批真正才俊,还有别的层次考量。
比如敲打一些人。
比如趁势除掉些积弊。
比如搅动局势变幻。
比如……
张洪知道,从他呈递那份奏疏时,自己就已经处在局中了,但对此他却丝毫不惧,既然到了中枢,做到了一定的位置,那他就可以将所想实现出来。
在地方丰富的为官经历,从县,到府,至道,所处的位置不同了,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
也是这样,使张洪明白一点,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契机,才有可能改变的。
过去,他没有资格。
可现在他有资格了。
那他肯定是要做些什么的。
如果只是为单纯做官,那他早就晋升到中枢了,毕竟从他做到一府主官,这前后不知有多少人找过他。
做到西凉道刺史,这就更为频繁了。
但对此,张洪没有这样做。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算计与掣肘。
对于在西凉道刺史一职期间,张洪对一些事的印象是很不好的,特别是有些人,但这样的经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处在正统朝的张洪而言,算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如果不是正统朝,或许张洪就这样了,对于以后,谁都没有先知的能力,张洪也没想到过大虞会经历这特殊变动,要不是这样啊,只怕在数载前,张洪就倒下了,因为针对他的陷阱正一步步形成,这是张洪能察觉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