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将亲征当儿戏的朱祈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应天府上空的天幕,那幽蓝深邃的光芒此刻仿佛浸染了一层不祥的血色,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洪武君臣的心,也随着天幕画面的流转,一点点沉入谷底。

    金色的字迹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急促感,揭示着那场灾难性亲征的开端:

    【正统十四年七月,北元太师也先寇边,烽火连天。帝(朱祁镇)年少气盛,深居九重,不谙兵事,唯信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之言。王振亦不晓兵,然贪图边功,惑帝曰:‘以陛下天威临之,北虏必望风披靡!’ 君臣二人热血沸腾,以为此去定能如太宗、宣宗故事,立不世之功勋,青史留名。遂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定下御驾亲征之策】

    画面仿佛也随之晃动,映出紫禁城内廷的景象。

    年轻的皇帝朱祁镇脸上带着一种不切实际的亢奋红晕,而侍立一旁、面白无须的王振,眼中闪烁着攫取权力与荣耀的贪婪光芒。

    殿外,以吏部尚书王直为首的重臣们跪倒一片,声嘶力竭地劝谏:

    “陛下!边鄙之患,自古有之!只需择良将,遣精兵,将士用命,必可图胜!万乘之尊,岂可轻蹈险地?臣等恳请陛下坐镇京师,运筹帷幄!”

    “守土有责,责在边将!陛下身系天下安危,切不可亲御六师,以临塞下啊!”

    劝谏声如潮水般涌向御座,然而朱祁镇只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眼神依旧被王振描绘的“辉煌胜利”所占据。所有的忠言,都被那层名为“热血”和“信任”的蒙昧轻纱隔绝在外。

    【七月十六日,帝率京营精锐及扈从文武大臣五十余万(注:实际兵力有争议,此处取当时号称之数),仓促离京】

    “仓促”二字,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奉天殿前每一个人的心上。朱元璋的眉头已经拧成了一个死结,徐达、蓝玉等宿将的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五十万大军!国之根本!如此庞大的力量调动,竟用“仓促”二字形容?这哪里是打仗,简直是儿戏!

    天幕的画面变得阴郁而混乱,金色的文字继续流淌,勾勒出一幅幅令人揪心、更令人愤怒的行军图:

    【十七日,大军抵龙虎台(今北京昌平西南)。营盘初立,夜惊骤起!巡夜士兵偶发异响,睡梦中之官军误以为敌袭,惊惶而起,自相践踏,乱作一团!虽误会旋即澄清,然军心已沮,不祥之兆已显】

    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静。

    耿炳文猛地吸了一口凉气,王弼更是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未战先乱,主将之过!”

    蓝玉抱着胳膊,嘴角扯出一个冰冷的弧度,眼中满是鄙夷:“龙虎台?离京城才多远?连自家营盘都稳不住,还打什么仗?这王振,废物点心!”

    朱元璋的指节捏得咯咯作响,龙椅的鎏金扶手被他无意识抓握的地方,已然留下了深深的指印。他仿佛看到了当年鄱阳湖大战前,军心不稳的可怕景象。

    不祥,仅仅只是开始。

    【十九日,过居庸关。二十日,抵榆林站。二十一日,至怀来城西。二十二日,达雷家站(今河北怀来东)。二十三日,至宣府(今河北宣化)】

    【兵部尚书邝埜,于颠簸行军途中不慎坠马,重伤!然军情如火,只能勉强支撑随行】

    【更兼天时不佑!北地雨季,连日风雨交加,道路化为泥沼!大军未至大同,士卒饥寒交迫,倒毙、冻伤病亡者,已不可胜数】

    画面适时地闪过几个片段:泥泞中艰难跋涉、形容枯槁的士兵;倒在路边,被雨水泡得肿胀发白的尸体;勉强支撑在马上,脸色惨白、摇摇欲坠的兵部尚书邝埜……一股绝望、悲凉的气息透过天幕弥漫开来。

    【二十四日,抵鸡鸣山(今河北张家口东南)。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忧心如焚,屡次泣血上章,泣请回銮:‘天象示警,士卒疲敝,粮秣艰难,再进恐有不测】

    【然王振专权跋扈,对此忠言非但置之不理,竟恼羞成怒,罚邝埜、王佐二品大员跪于泥泞草地之中!自午至暮,直至天黑方许人搀扶而起!】

    【成国公朱勇,堂堂国公勋贵,欲向王振禀报军情,竟需‘膝行向前’,如奴仆谒主!】

    【钦天监正彭德清(王振亲信)亦觉不妥,以天象示警力劝:‘再往前行,恐陷圣驾于草莽!此责谁担?’】

    【内阁大学士曹鼐叩首泣血:‘臣等性命不足惜,然天子系天下安危,万不可再轻进啊】

    【王振充耳不闻!一意孤行,犹自催逼大军冒雨前行!】

    “阉奴!!” 一声压抑到极致、如同受伤猛虎般的咆哮,终于从朱元璋的胸腔里炸裂开来!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须发戟张,双目赤红,浑身散发着择人而噬的恐怖气息!他从未如此失态!那龙案一角,竟被他盛怒之下一掌拍得木屑纷飞!

    “军国大事!五十万将士性命!九五之尊安危!竟操于此无知阉竖之手!视同儿戏!辱及大臣!他王振是个什么东西?!安敢如此!安敢如此!!”

    朱元璋的怒吼在奉天殿前回荡,震得梁柱上的灰尘簌簌落下。他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天幕上王振那模糊的身影,恨不能将其碎尸万段!“剥皮!就该剥皮实草!悬于城门!以儆效尤!”

    徐达亦是面沉如水,他闭了闭眼,掩去眼中的痛心与愤怒。作为百战统帅,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主将昏聩,天时不利,地理不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