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走出大山(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二哥原计划在哈密五爷家耍几天后,再到航校看望那长辈子,这下时间紧,就打算快去快回。只要能够在老家顺利招工,看望长辈子的机会多的是。二哥在慢车上这样想。他回到马伏山,又是一个周末。他这次轻装疾进,让孩子好失望,没有先前进疆那样,总算带一些好吃的零食,比如葡萄干,蜜枣、哈密瓜之类的美味。等我们聊了好久,二哥才微笑着说,你们也别不开心,我再走得急,总不至于忘记跟你们带点见面礼。二哥到里屋去,提出一包最让人羡慕的黄灿灿的葡萄干,这是五爷家自晾的,干净,颗粒大,颜色鲜,味道香,你们快点吃吧。二哥是爱读长篇小说的青年,从小就会写作文,还懂得制造悬念,吊胃口,我真是服了。
我问二哥怎么才一周多不到两周,花那么多路费,总还是该多玩几天吧。他把招工的事情跟我说了,叫我帮忙分析一下。可我也不懂修公路工程方面的事,一个外行,所谓隔行如隔山,还是不方便开口。
二哥开玩笑地说:你吃了我的东西,还是要帮我做点事。
我也开玩笑道:这几个小孩子,也一样享受了,怎么办?你也要叫他们帮忙。
二哥说:那倒不至于。你就说说,我招工过去,有没有风险。
我便开始分析起来。你要招工,找什么工,做什么,找多少,多大年龄的人适合做事,路费和生活费,还有打杂开支怎么办,大队人马一动,牵涉到安全工作,还有车辆组织,等等,麻烦事情多得很。你这是第一次组织民工,你要想细点,想远点,不然,就会费力不讨好。我知道,你学了不少手艺,做过煤炭生意、粮食生意、小百货生意,还到河南贩卖过大扫把,但做工程项目远比这些复杂。
我还问二哥,你招工前,应该找到工程项目,至少要有意向,比如跟某位大包工头说好,在他旗下找一点活儿干,最好要有合同,不然的话,你把人拉过去,没有事干怎么办?
二哥说,他与大哥研讨过,要是把工程找到先签合同,假设找不到人,或者人少了会延迟工期,那样就会亏大钱。
我可不那么想。相比之下,招工更容易。自土地下户种植以来,从土地上节省了大量人力,光说马伏村的富余劳动力加起来有几百人,这是你以前跟我说过,光四队就有三四十人,还有附近几个队,还有亲戚朋友,凭你的影响力和信誉度,目前要招百把人去打工,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二哥,你说是不是呢?
还有,这些无事可干的老乡们,时不时地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打牌,聊天,喝小酒,经济本来就困难,还要搞消费,家属意见大得很,有时还听见小两口打架吵架,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二哥要是能够找到事干,老乡们会感激不尽的。
我跟二哥建议:现在要做到两条腿走路。他问这是什么意思。二哥跟大哥商量一下,新疆和老家分别行动。那边,工程甲方由大哥负责找五爷的亲戚,最好整个合同,老家这边,二哥自己搞宣传发动,暂不定时间与人数,把风先吹出去,看有好多人,还可以多中取优。这样做就克服了被动与盲目的局面发生。
我跟二哥这样一分析。他恍然大悟,做工程就不能象放鸭子一样,随随便便,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套路地进行。
我还说,只要老家的人没有动步,就没有经济上的风险,大不了就是有风无雨。我跟他说,最好先找几个铁哥们任组长,分两三个组,让他们去说服关系好的人,一旦那边有眉目了,就正式启动计划。我跟他本子和笔,叫他要在平时做好记录。
我们谈得很深入,我俨然成了二哥搞工程的军师。让二哥都产生了依耐性。可我有时也是纸上谈兵,说得多,做得少,缺乏实战经验。这可能是知识分子的通病。
他还说,如果我能够在学校请脱长假,跟他一路去搞修路工程项目管理,写写画画的,就不另外请人手,还放心,该有多好。我知道大哥二哥都是小学文化,人虽然聪明,但考虑问题趋于简单化,缺乏周密的方案,有时凭意气用事,会出问题的。
我还建议二哥跟二嫂商量一下。父母这边,我去说。老家这里二哥生意做得好好的,一下子就想抛弃熟悉的本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