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千斤重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住下来,经常吵着要去新疆找她亲妈。再对他好,他都不安心。一点都靠不住。父母同情二娃没有父亲,母亲又改嫁边疆,便收留他。他去不争气,东游西荡的,没有办法管他了。平儿是父母的长孙,因为父亲得病,没有钱上学,小学毕业就没有再上初中了。泓儿才进入深圳打工,估计也没有挣到什么钱,所连信都没有寄一封,唯独只跟他幺爸,即当兵的老幺有书信联系。我其实也理解她的难处,属虎的人要强好面子,自己没有挣到多少钱,大不了保生存,所以就顾不了那么多。泥普萨过河自身难保。要站在她是角度想问题。大哥在父母家养着,我只好有钱就寄回去应急。有病就医,是应该的。大哥以前也是能干人,在村里是有头有面的人,对全家帮助不小。可以说是我们的顶梁柱。他有难,我理当站出来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个不需要父亲提醒。

    过年后,大嫂带着小东回到了故乡,担起了全家农业生产的重担。这个让我很欣慰。他是唯一的劳力了,主动赶回来是对的。至于农业上的开支,我会想办法的。

    春节假期中,我们在厂子里也过得不错,集体伙食没有停,领导班子还陪我们到饭店里聚餐,感受节日的温暖。收到三月八号的心,马上在六

    家里五六口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向我,我只好省吃俭用,立即给父亲的妇女节那天的来信一个实在的交待,当即到棠溪邮局给父亲寄去三百元现金。哪怕我不用,剩余的都全寄回去。

    一个月后,父母又来信了,收到了三百元钱,应急了,但还是差钱。大嫂回来,家里没有办法开伙,全在父母家中吃饭,连他们那些来看望的客人都由父母家招待,老远跑来,不可能不见荤菜,所以就耗费大。我再次寄回了六百元钱。如果能够剩余,请把我银行的五百元贷款归还了。

    五月父亲来信让我既高兴,又烦闷。高兴的是,学校很同情我,将贷款全还了,还加还了一百零四元的利息。因为我学校还有一半的工资收入。这个事全感谢总务处陈老总,他主动去把手续办了,免得长期背利息。看来,我没有白交他这个朋友。当时我刚来清流时,教办的意思是让去取而代之,可我没有同意,因为我喜欢文字,不喜欢摸钱。这让陈老总很感激我对他的支持。就跟当时在铁钉,老向打算让我搞后勤,为今后掌握经济大权做铺垫,但我拿起就没有同意。经济上掌权,容易出问题,我不愿意自己去担风险。我的爱好就是文字,就喜欢码字,就喜欢文学。我不奢求自己大富大贵,就希望平平安安过一辈子。

    信中还有一个问题,让我很棘手。让我两难选择。我父亲到教办去拜访了那位长辈子姚成主任,他从文教局开会得知勤工俭学政策有变,要求外出的老师这轮合同到期后,不再订立了。现在出去很多老师,出去都是精英人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程序。教得好的出去挣大钱,教得差在家教书,家长意见大。姚主任还说了,以后要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要由现在的一百多涨到三百到五百。那不是翻两番吗?钱从哪里来?靠财政?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翻一番我还觉得靠谱,一下子翻两番,天方夜谭吧。我算了一下,离合同到期还有四个月,有考虑的时间,看看再说。

    这广东的春天特别短。真是兔子的尾巴。我第一次来,元宵节刚过,就去买一套春天穿的衣服。这是我来广州买的第一套新衣服,连过年也没有舍得花钱买,就这样俭朴地过完了传统节日。

    可没有几天,太阳连续晒了几天,一下子就热起来了。可以说,阳春三月,就可以穿短袖子了。我那套新衣服还没有穿热就藏箱子底了。这事,我还埋怨张涵英老乡说:你怎么不跟我说呢,那天试衣服买衣服的时候,你不是还跟我面前过身了吗?

    她有些不好意思说:我哪里知道你真的要买呢?不过,这是反季节买衣服,要便宜一半以上,也划算呢?下半年秋天不是照样可以穿吗?

    她说得也有道理。但是,我一下子就想到,下半年外出合同不是已经到期了吗?

    她吃惊了:你还不满一年,就要走,怪可惜的,为什么呀?不想挣高工资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