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走偏门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只要能沟通好,说不定真能合作一把。

    而且技校学生,肯干、听话、有劲儿,关键是便宜!

    比起那些摊子大、要走完一整套红头文件的大厂,这种地方反倒可能是个突破口。

    陈露阳越想越觉得这事儿靠谱,眼神也跟着一点点坚定下来。

    明天就去找张殿才去,问问他有没有哪个技校靠谱点!

    ……

    第二天上完了课,陈露阳就奔去了张殿才的办公室。

    现在他对于张殿才的行踪,大概算是摸得差不多了。

    基本上十次找他,八次都能找到。

    这次也不例外。

    当陈露阳敲开们的时候,张殿才正在办公室里写报告。

    瞧见陈露阳,张殿才登时笑着招手让他进屋。

    “张老师,我这次来是有点事想请您帮忙。”

    “说吧。”

    陈露阳也不藏着掖着,简单把陆局和张国强最近跑厂碰壁的情况说了,又详细描述了项目目前的工艺难点。

    张殿才皱起眉头,听得很认真。

    “……你这项目本来就不是标准化订单,没整套投产条件,正规厂当然不乐意接。”

    陈露阳听着张殿才一眼就看出来问题所在,于是顺势道:

    “张老师,我想从技校方向下手,你觉得怎么样?”

    张殿才语气略有些意外:“你能想到这一点,挺不容易的。”

    “技校的学生虽然年纪小、基础弱,但他们天天在车床边上转,动手能力比大学生强。”

    “再说了,他们有实训指标,有些课题就需要加工试件。”

    “你这项目过去,反倒能成他们的实训材料。”

    “只要校方支持,老师愿意带,干起来反而比正规厂灵活。”

    “我也是这么想的!”陈露阳点头。

    “不过我对片儿城的技校不了解,张老师您有没有推荐?”

    张殿才听完,微微皱眉想了想。

    “有几个技校我以前去讲过课,但具体现在设备什么样、老师是不是还在,就不太清楚了。”

    “不过……”

    张殿才抬手指了指门边那张挂得有点斜的片儿城城区地图,

    “你去问问北郊机电技校,还有丰南技工学校。”

    “那俩地方以前是兵器部、纺织部下属厂办的子弟技校,底子还算扎实。”

    “尤其是丰南技校,车间虽然破了点,几个老教师挺能干的。”

    “我记得他们还有台苏联老车床,能干中型件。”

    “行,我这两天就去看看!”陈露阳一边在小本子上记着,一边点头。

    “设备旧点没关系,只要人肯干,慢点也能打出来。”

    张殿才听着他这话,脸上神情略有一丝欣慰。

    “你这孩子倒真不挑。”他笑了笑,接着提醒一句,“不过话说回来,别光顾着想办法加工。”

    “图纸这边,你也得有点心理准备。”

    “嗯?”陈露阳一愣。

    张殿才叹了口气,把桌上的图纸随手拢了拢。

    “本来说好的进度,最近有些卡壳了。”

    “通用点火线圈三件套,看起来简单,但这通用性一设计,变量就多了。”

    “张楠是学生,没经验,画出的结构过于理想化,没有加工余量,连散热槽都没设计,直接送车间加工,没法用。”

    “我退回去让他重画了。”

    陈露阳瞳孔一缩。

    原来图纸也卡住了……

    他之前是加工厂断了线才难受,

    现在一听图纸也还没出来,

    整个人登时像卡在齿轮中间一样,前头齿轮打滑,后头链条也空转。

    “张老师,那……图纸什么时候能出来?”陈露阳试探着问。

    “别急,这种事急不来。”张殿才回答,

    “张楠已经去拆实物,重新画了,我也每天盯着,力争尽快出第一份能用的草图。”

    “但你得明白,草图不是终图。”

    “现在这东西,既要满足力学性能,还得让车间能照着加工出来,我们每画一笔,都得替对方想一步。”

    “所以进度比你想的慢,是正常的。”

    陈露阳点头:“这个我懂。”

    之前造火花塞、垫片和喷嘴的时候,就是一个不断反复修改、磨合的过程。

    这些事他有心理预期。

    可心理预期归心理预期,真等事情都扎堆儿一块,压力还是跟山一样砸下来。

    图纸这头没着落,加工那头没厂子……

    轻轻叹口气,

    陈露阳讨好的一笑:“张老师,能不能麻烦您给我写封介绍信?”

    “我去技校那边,总得拿点能说话的材料。”

    “空口白话,人家也不一定信我。”

    张殿才二话不说,从抽屉里抽出钢笔,摊开稿纸。

    “我给你写两份,一份写给北郊机电技校的赵老师,还有一份写给丰南技校的何正书老师。”

    一边写,张殿才一边道:

    “北郊机电技校得坐307路转一段步行,比较远。”

    “丰南技校在纺一厂附近,绕一圈能骑车到。”

    “你要真赶时间,先去丰南。”

    “不过……”

    写完第一封时,

    张殿才开口:“你也别抱太大希望。”

    “技校也有自己的实习安排,刀具、工时、件数、容差都是课纲来的,每个环节都卡着教务计划。”

    “你这项目一旦进校,占机占人,又不是教材里指定的训练内容。”

    “人家不愿意把本来就不宽裕的车间资源让出去、推一推,也是常有的事。”

    “我这封信只能算搭个桥,真要谈下来,还得看你怎么说、怎么打动他们。”

    “我明白。”陈露阳点头。

    虽然现在修理厂的项目获得了科研处的青年科技项目批准,又有三个院系的参与。

    但在外人眼里,这东西终归不如一个有“局级红头”的文件来得硬气。

    更何况,他代表的既不是哪个部委,也不是哪家正规科研所,

    而是一个刚挂牌、没几间房的汽车修理厂。

    底气……实在太不足了!

    不过陈露阳也不是那种容易泄气的人。

    “老师,只要他们不把我撵出去,我就去真诚的打动他们!”

    陈露阳一脸乐观。

    “好,你有这心理准备就行。”张殿才笑了笑。

    他把写好的两封介绍信迭好,

    一封信封上写了“北郊机电技校赵志生老师亲启”,

    另一封写了“丰南技校何正书老师亲启”,

    下方还盖了力学系的公章。

    “这两个老师我以前都接触过,人是实在的。”张殿才语气放缓。

    “好好跟人家老师说说,”

    “明白!”

    陈露阳应得干脆,仔细将两封信放进包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