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真理之城(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案。那成为了真理学社退出政治,转向教育领域的信号。
亨利一世不认为他需要有人来指导他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度,他需要的是真理之神的信徒们能完成好他们的本职工作——那便是在审判庭就职,判好他们手头上的案子。
自那之后,撰写者便愈发沉迷于梦境之中。
在他的眼里,真理之城的统治者是英明、理智的化身,他甚至一度认为那里便是真理之神本人留给他们的模版。
面对民主议会的盛情款待,他自然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说起了第六纪元正冉冉升起的帝国,说起了他们的信仰,还有正位神与中位神们光辉的事迹,以及……仍在在暗中窥视他们的世界,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的邪神们。
撰写者也从民主议会得到了他所希望的情报,那包括了时代发展轨迹,数次席卷世界的战争,以及在第三次战争后重新集结在一起的人类,他们痛定思痛,总结了过去的教训,才终于建立起了这个理想的国度。
然而真理之城的大门只向他一人敞开。
撰写者曾尝试过无数种方式,他希望亨利一世能与自己同行,这样一来他就能让对方目睹这个城市的魅力,让他们看见每当夜幕降临时被灯光照亮的城市,再也没有纷争,人们能真正意义上彼此理解,然而他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
事实上就连民主议会的成员也无法解释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们提出了这是一种特殊的联觉方式。
而撰写者的到来让真理之城印证了真理之城居民的另一个猜想——在他们所不知道的地方,仍有其他文明与生命的存在。
于是在书本的后半部分,一个撰写者与民主议会之间的新计划展开了。
民主议会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集结了最顶尖的研究人员,展开了对于其他位面的探索,双方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打破位面的隔阂,加深双方的友谊。
撰写者自诩外交大使,当真理之城的星舰抵达帝国上空之时,他将亲自欢迎他们的到来。
但双方美好的愿景终究没能实现。
他们似乎倒在了胜利前的最后一步,在撰写者的最后一次访问中,研究部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真理之城的居民根据他提供的诸多信息,发现了他在帝国所发出的信号,用民主议会的话来讲“那就如黑暗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他们的方向”。
双方都相信要不了多久,他们的会面就不再仅限于梦境。
他们会造访帝国,亲自与当时已年迈的亨利一世进行会谈。
民主议会向他进行了诸多美好的承诺,但在那之后,他便再也没能去过真理之城,在撰写者最后一期苏醒时,他见证了真理之城的星舰启航,他的内心兴奋不已,在醒来的第一时间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可胜利终究没有到来。
直到最后,撰写者也不知道那承载了他们希望的星舰驶向了何处。
然而读完了整本书的伊森却眉头紧皱,这是一个充满了疑点的故事,在撰写者单方面的叙事之下,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也许只会出现在一些不必深究细节的太空喜剧里。
他可不相信书本中的“理想国”。
只要仍然存在资源分配问题,人与人完全相互理解,没有纷争的世界就不会存在。
而且撰写者从未到达过真理之城以外的地方,按照民主议会的说法,在第三次战争后,世界上大部分的城市都在轰炸中毁灭了,这个城市成为了人类最后的据点。
还有在书本的结尾,最不可思议的情况出现了。
根据撰写者的描述,真理之城的科技水平基本和伊森记忆中的现代社会是持平的,为什么在研究部门成立后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真理之城的居民就解锁了跨域星系级别的航行方式,就连星舰这种存在于科幻故事里的造物都弄出来了。
依照撰写者描述,那是一个“堪比帝国小型城市的飞行物”。
这个故事在现代人看来处处都是没法忽略的割裂感,但对于身处落后时代的撰写者来说却恰到好处。
他从没有怀疑过民主议会的动机,直到最后他都仍然坚信那会是一场跨越时代的友好交流。
撰写者在帝都寿终正寝,他将无尽的遗憾带进了坟墓。
但伊森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他不知道那一艘星舰在航行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但……
幸好他们没有来到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