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研发困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向希腊派驻“国联军”的提案在英国代表愤怒的反对声中高票通过。

    第二天,多国代表就组建起自己的部队派往希腊。

    出兵最少的是荷兰,只有一个战斗组12名士兵。

    (注:一战时期欧洲国家军队最小的战术单位是“战斗组”,通常由12到16人组成,由一名士官指挥,类似于现代军队的“班”)

    威廉敏娜女王努力保持克制尽量不激怒任何一方,毕竟荷兰对面就是英国,其强大的海军是荷兰惹不起的。

    罗马尼亚象征性的派了两个战斗组20人,用运输机空运来。

    这不只是表示罗马尼亚对“国际联盟”的支持,更是向德奥军队宣告:夏尔的运输机可以把罗马尼亚士兵带到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派出军队最多的是比利时,一个步兵连250人,而且是第9侦察旅的,他们会说德语研究过德国人的生活习惯,阿尔贝特一世认为他们可能能在“国联军”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这是比利时向所有人宣示自己是法兰西最坚定的支持者。

    虽说比利时的地理位置与荷兰相似,其对面就是最强大的英国,但因为与法兰西相邻又与夏尔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它有十足的底气表现出较为强硬的态度。

    阿尔贝特一世甚至自豪的对伊登少将说:

    “现在是比利时最辉煌的时刻,我们终于可以不用看英国人的脸色了。”

    “或许你会说我们还需要看法兰西的脸色。”

    “不,少将!我们跟夏尔是朋友,他给我们尊重、利益和安全,这是英国人从未给过我们的!”

    这是其它小国愿意加入“国际联盟”围绕在法兰西身边的原因之一,他们在这种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过得太艰难了,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吞掉。

    夏尔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能体面的作为完整国家在这残酷的世界里生存的机会。

    相比起这个,付出的一些代价可以说微不足道。

    最终17个国家一共集结了637名士兵,他们在土伦汇合。

    部队原本打算用运兵船送往希腊在比雷埃夫斯港登陆,但考虑到康斯坦丁一世危险,最终用20架运输机往返两次将他们分批送抵目的地。

    “国联军”登陆当天,法兰西军队就宣布正式撤出希腊。

    其实法军只是抵达比雷埃夫斯港,让部队登船拍个照发到报纸上,转身又下船编入“国联军”。

    于是“国际联盟”在比雷埃夫斯港拥有一个军事基地,该军事基地距离比雷埃夫斯港只有2公里,兵力5万余人,大多数是法军。

    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开辟一个大型军用机场:飞机才是反应最快的运输工具,而且制空权至关重要。

    康斯坦丁一世全程配合,为“国联军”大开方便之门提供物资和人力,甚至还派了军队协助。

    他本人也以“接待”和“协助”为名带着妻小搬进了军事基地。

    这些事夏尔没多管,他交给加利埃尼调度。

    这有些超出加利埃尼这个陆军部长的范畴,它要用到空军甚至军舰,但因为加利埃尼超然的地位,操作起来没有遇到一点障碍。

    加利埃尼感叹:“这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